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8万余户

老小区“逆生长” 焕新颜添活力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畅婉洁 《 民生周刊 》( 2024年06月24日   第 04 版)

    锦江区通过“党建引领以自治促整治、片区改造以点线带全面、多元联动以共治增合力、人本理念以服务添温度”,聚力打造幸福美好生活家园。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锦江区作为四川省成都市核心城区之一,面积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1.94万,服务人口约220万,全区1206个小区(院落)中有777个老旧小区(院落)。

    近年来,锦江区按照“党政主导引领、社会参与共建、居民自治共治”的原则,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截至2023年底,共改造老旧小区568个,占全区老旧小区总数的近73%,惠及居民8万余户。

    锦江区基于问题、需求导向,创新探索“四坚持四转变”治理路径,通过“党建引领以自治促整治、片区改造以点线带全面、多元联动以共治增合力、人本理念以服务添温度”,聚力打造幸福美好生活家园。

    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项目最前沿,老旧小区焕发新的生机

    沿着锦江区静沙北路向南走,下个斜坡,就是五福苑小区。敞亮整洁的大门口,三角梅从院内探出了头,一旁镂空的铁艺围栏上,一个个“福”字格外醒目。走进小区,左侧的公共空间里已经聚集起了买菜归来的小区居民,大家一边择菜,一边谈论马上要参加的社区活动。

    “以前这里真的是脏乱差,我轻易不会过来住。”65岁的丁莉芯回忆起小区以前的情景,记忆犹新。

    五福苑小区建于1996年,是上世纪90年代成都市为破产企业职工修建的第一批解困房,有居民楼9栋、497户住户,建筑面积共计约3.3万平方米。

    由于排水管道年久失修,再加上地势较低,一下雨五福苑小区就极易遭遇雨水倒灌,丁莉芯说:“一到下雨就全是泥泞,回家跟蹚水过河一样艰难。”

    此外,小区建筑外立面也十分破旧。“车辆乱停乱放、地面破损、楼道墙面破损、通信管线私拉乱接……”在五福苑小区当了14年保安的余光树向《民生周刊》记者回忆起小区以前的种种乱象。

    为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小区环境,锦江区于2020年启动实施五福苑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投入资金约1500万元。通过一年的整治,小区外立面变得清幽雅致,小区内环境优美,车辆停放有序,老旧小区焕发新的生机。

    五福苑小区所在的沙河街道沙河社区党委书记刘博说,小区改造前,沙河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通过坝坝会、入户走访、电话沟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倾听收集居民诉求,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和整治清单,要求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经民主决策程序讨论确定并进行公示。组织成立小区改造监督小组,建立改造前意见征集,改造中监督施工进程、协调施工方和居民关系,改造后完善细节的全流程参与机制,有效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完成了建筑外立面改造、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下水管网整治,使建筑整体风格协调统一,各类管线规范有序。规范建设2000余平方米临时菜市场、73个临时停车位、6000平方米临时绿地,补齐了小区周边公建配套严重不足的短板。马家沟路拓宽至20米,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弯道多、道路狭窄的问题,方便了居民出行。”刘博介绍。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改造完成了,居民五花八门的需求也出现了。

    “我们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成立了小区党支部,下设楼栋党小组,设立‘党员中心户’,推选党员和热心居民担任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构建起‘小区党建+自治自管’的‘微自治’模式。”刘博说,“以微网格(30—100户居民)为基本治理服务单位,组建由党员代表、业主代表和居民代表组成的小区提升改造自治小组,积极引导发动居民参与,形成‘以整治促自治,以自治管长效’的小区治理机制。”

    小区整合利用原有闲置空间,打造了知福堂、味福堂、品福堂、乐福堂、聚福堂等1000余平方米的5个主题活动空间,提供休闲娱乐、养老助餐、便民服务等,并保留部分老墙面、老物件,让小区居民在品味新生活的同时留住老记忆,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

    “搭建居民、社区、产权单位等多方参与的‘五福夜话’交流平台,先后征集道路平整、管线改造等方面意见建议288条,经多次酝酿讨论后,形成改造共识192个、重点改造项目13个,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同时,将感党恩明‘知福’、办实事享‘味福’、育新风言‘品福’、强服务促‘乐福’、挖内涵展‘五福’等党建元素和‘五福’文化氛围充分融入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中,让院落补齐阵地短板并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沙河街道党群办主任陈军说。

    在“五福夜话”现场,老邻居们聚在一起畅所欲言,交流话题从高空抛物、卫生死角、停车难到流浪猫扰民,工作人员边听边记,现场一一作答,能解决的现场举手表决、立即交办,不能立即解决的做好登记,督促处理。

    五福苑小区还成立了古法太极队、追梦舞蹈队、银龄合唱队、邻里帮帮团、五福先锋志愿服务队、心心向戎志愿服务队,发掘社区达人3人,开展“五彩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并提炼形成小区“新五福”(即健康长寿、邻里和谐、友善互助、美好生活、梦想成真)文化标签,打造小区“福”文化品牌。

    丁莉芯是古法太极队队长,如今队里有20多个队员。每天晚上7点,队员们准时在五福苑的中庭广场上打太极。“社区给我们配置了统一的队服,一下子就有了气势,队魂起来了,每个人都很积极。很多居民以前总想往外搬,现在都舍不得走。”丁莉芯如今常住在五福苑,除了担任古法太极队队长,还担任五福苑院落支部委员会支部书记。

    “‘大家’不好,‘小家’也不会好。”锦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研究室负责人李建华说,“组织嵌入是根本,构建起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居民自治小组三级组织体系,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项目最前沿。党员示范是关键,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实现推项目与得民心双重效果。多方共治是保障,有效引导居民群众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激发了小区居民参与活力。”

    拆围墙、卸心墙,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福顺里位于锦江区书院街街道福字街社区,它是老院落,也是“新”小区。

    过去,这里由北顺城街39号、53号和福字街18号3个相邻的老旧院落组成。现在,横亘在3个院落之间的两道围墙被完全拆除,一个崭新的福顺里悄然诞生。

    一位居住在这里近30年的居民告诉记者:“以前院落里到处都是随意搭建的电线,车辆乱停乱放,人员随意进出,没有物管只有门卫……”3处老院落都没有地下停车场,车位十分紧张,车辆乱停乱放,很容易发生堵塞。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居民阳台的雨棚、花架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北顺城街53号院,因为出入口只有一辆三轮车的宽度,连机动车都无法进入,更不用提消防通道了。居民期盼改造的意愿十分强烈。

    怎么改?居民说了算。锦江区书院街街道、福字街社区党委先后召开了21场座谈会,最终决定创新性实施拆墙并院,除了空间拓展之外,还拉近了邻里距离。以前,因为隔墙的存在,邻里之间串个门得绕路,麻烦得很。隔墙拆掉后,邻里交流方便多了。

    “拆墙并院的同时,小区还同步启动安全类、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四大类共计20余项改造更新。”书院街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李丽媛介绍,例如,增加“一老一小”公共空间,设置智能快递柜,增加了24个机动车位,规整通信线缆等。

    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难是困扰很多城市的一大难题,百姓加装电梯的需求非常迫切,但在出台了相应的鼓励电梯加装的政策后,一些人又在等靠和观望。

    “不强制,也不鼓动,我们先装好一部电梯给大家看一看。”书院街街道福字街居委会委员何燎指着小区加装的第一部电梯对记者说。

    第一部电梯很快装好,以往持观望态度的居民纷纷开始要求给自己的单元楼加装电梯。如今,福字街18号院的13个单元,共加装了12部电梯。随着福顺里整体改造的完成和加装电梯,房价也提升了。“现在每年都有10多户居民回来,开始重新装修房子,准备自住。”何燎说。

    老旧院落改造涉及方方面面,一个门头、一个入口、一面墙等的改变只能从外部形象上使其焕发生机,更重要的还是内部改造。人性化的适老幼扶梯、室内增加烟雾报警器、新型配电箱、环境友好型绿化树种、全社区雨污水分流、新增公共健身器材……从细节到整体,在福顺里,老旧院落焕发新生。

    福顺里紧邻成都春熙路—太古里商圈,如何“引流”年轻人?“通过改造释放出来的公共空间,我们既保留了10多年的小店,又引入了可以吸引年轻人的新业态。”李丽媛说。

    记者走进位于福顺里旁沿街的小巷,巷子里有小而美的咖啡馆、精致的海淘小店、充满异域风情的餐厅……经过精心筛选过的业态布局,使得这里成为年轻人的新晋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