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民生周刊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数字创新治理融合建设

□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 秦四友 《 民生周刊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6 版)

    今年4月2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会议强调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持续改革的工作重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党的建设根本问题,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进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而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则在监督制度基础、生产党建统筹一体、业务工作问题导向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思想和意见引导。

    破除生产经营和党建治理“两张皮”现象、形成党建工作和生产工作的有机统一,是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深化改革方向。数字化转型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核心,因此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党务的服务功能和治理效益,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及区域基层治理的效率。在当前企业党员逐渐年轻化、活力化的背景下,实行基层党组织治理的数字化创新,不仅能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文化阵地、思想宣传功能,而且丰富了基层党员组织生活和学习活动。

    通过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数字创新治理融合建设,一方面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现代化改革,使党建工作紧跟企业生产业务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能够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实际问题、实际需求的结合,加快党组织创新治理的服务性质建设。

    国有企业数字党建面临的困难

    在各行业、组织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中,国有企业管理的数字化改革也逐步进入攻坚期。基层党组织数字创新治理的融合,有利于党建思想的传播和运用,同时数字化的资料管理和数据存储技术也为党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带来了便利。虽然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数字创新治理有助于缩减管理成本,但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治理创新也面临多样化的挑战。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数字创新治理融合建设,存在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欠缺的问题。国有企业在建设经营的过程中,大部分资金和人才流入到生产经营工作之中,而党组织建设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则普遍缺乏充足的资金技术以及人力资源支持。大部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成员来源于企业内部的行政工作人员或后勤人员,在党建工作中缺乏专业党务人才的评价和指导。国有企业党务工作人员缺乏活力和创新性,大部分人员的治理能力和数字化技术适应能力都亟须培养。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数字创新治理融合建设,缺乏企业特色和创新性。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的党组织治理创新存在同质化问题。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党组织建设创新中,都不重视企业自身的职责、区位、规模等特征。党组织的数字化创新治理基本来源于国家政策文件中的基础性、方向性内容,在建设实践中机械化地重复政治核心思想,缺乏灵活性和实际的治理功能。同质化的党组织建设工作,无法保障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思想指导。国有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内部之间的分离也是党建工作缺乏特色和创新性的重要原因,党组织没有深入企业的发展运作过程,对企业自身的属性和特色缺乏理解。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数字创新治理融合建设,缺乏考核和激励机制。企业内部的考核机制是党建工作专业性的保障举措,而激励机制则是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性提升的关键。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由于党组织建立时间较短、企业规模较小,考核机制并不成熟。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将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经营状态作为党建工作的考核指标。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党组织资金不足,在党建工作中无法落实奖励机制,党组织内部的主题活动、人才学习培养活动也无法有效开展。

    完善资源保障体系

    要保障国有企业党组织数字创新治理融合,必须从资金和技术资源的来源以及内部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在资金来源中,必须落实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并重的企业发展模式。一方面让党组织深入到企业生产工作之中,增强党组织治理数字化创新建设与生产经营的同步性。同时发挥党组织和企业管理双重主体的力量,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借鉴技术资源。另一方面,上级党委应积极设置经费支持项目,为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数字化创新提供专项经费。而推动党建工作资源的利用,必须在党组织内部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减少内部腐败问题。在内部保障制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将项目资源融入业务和党务日常中。

    党组织数字化治理创新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在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人才选用中,必须坚持将治理能力与数字化素养作为人才选用的重点指标。重点提升国企内部党务工作人员在管理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认知以及党建工作上的专业能力。在党员的培养中,一方面可以和国有企业自身具备的生产工作人才培养机制结合,合理利用国有企业现有的培养设施和资源。另一方面,党组织也可以和当地的院校合作,借用院校的教学场地和资源进行党内人才培养。此外,在党员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党组织确定、优化培训目标。在培训过程中,尽量采用数字化技术开展人才培养实践活动,将培养计划与考核指标结合,优化培训内容。在党务创新中大胆起用青年党员,针对中年党员的数字化素养培养,则需要改变党员的治理思想和思维模式,使党员接受现代化的管理机制。

    创新党建治理内容

    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的数字化创新,首先可以依靠互联网平台打造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统一体。在数字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可以综合党员培训、文化教育宣传、群众信息收集、企业经营公示等环节,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信息资源优势,从整体上、多方面信息反馈中把握数字化党务治理和党员培训的走向。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国有企业的党务主体能够在丰富的案例资源中发掘自身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同时,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中,需要增强党员相互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党员与企业生产主体之间的交流渠道,提升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凝聚力,形成党务治理创新的合力。

    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的数字化创新,需要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确定企业的创新方式。大部分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业务、成员特征、所属区域等因素的差异,在自身经营中必然采用独特的资源和方式完成生产工作。而党组织必须借鉴国有企业的生产工作模式,结合数字化技术创新治理方式。例如部分国有企业设立在红色文化旅游区附近,业务活动和企业文化活动中时常涉及红色旅游文化内容,党组织应该积极配合企业的文化建设,以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渠道,为党员开展与区位相关的文化活动。此外,在党组织建设中,应以党员的特征进行分组工作,例如让有党务经验的、年长的人员开展文化意识宣传工作,让年轻的、具备数字化技术能力的人员开展治理创新工作。

    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的数字化创新,需要从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党员状态的实际出发。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治理创新融合,需要强化组织内部的思想指导、信息挖掘传递的服务功能。国有企业党组织数字化治理创新,也需要推动社会公益开展,在社会活动中发挥自身的宣传力量。在应对企业业务领域中的关键任务时,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不可或缺。党建工作的数字化建设,也应该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促进业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确保这两者在策略规划和执行上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加强。通过数字化创新的统筹兼顾方法,可以确保党在推动业务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使业务工作支持和加强党建工作。

    优化党建考核机制

    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完善,能够为党员的党务工作指明方向,从而提高数字化创新下党务治理的质量。在建设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完善考核的反馈机制,落实党组织内部的奖惩措施。内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需要与国有企业的经验发展结合,合理引用企业员工的考核机制。将数字化党建工作的核心有计划地落实到党员工作之中,将无法量化的党务工作转化为可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在党务工作监督考核的过程中,必须对生产经营管理和党组织管理主体进行明确分工。针对管理主体重合的情况,必须增强对党员主体的纪律监督。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可以借鉴基层党组织的网络媒介信息公示方法,增加社会群众对企业党建进程的了解,使党建工作和党务管理透明化,通过社会舆论和检举机制来监督国企党员的工作开展。

    在国有企业党组织数字创新治理融合建设中,应该坚持守正创新原则。通过数字化创新方式,改善党建工作机制,解决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同质化问题。党建治理工作的创新,需要企业党组织依据国企特色和经营经验,结合区域地方文化特色和经营内容,发挥企业职工和党员主体各自的优势。党务建设人员应在组织生活和生产工作中发掘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企业职工和群众解决问题。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同时也需要遵循守正原则,坚持发挥自身的文化建设以及意识形态宣传功能。在党员的监督考核之中,开展爱国主义以及责任意识教育,增强党员的信念感和凝聚力。

    在国有企业的治理数字化转型趋势中,党组织工作要发挥自身的服务作用和引导功能,必须融入创新转型的实践。因此,需要从资源保障角度分析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并从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两个方面探讨资源保障机制的完善对策。此外,还需要在数字创新治理的监督考核机制中构建企业—党组织合作考评以及社会舆论反馈机制。

    国有企业党组织数字化创新建设,不仅丰富了企业党建和基层党组织治理的理论成果,为当前基层党建的完善提供了创新性的实践路径,同时也为国企党建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出了可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