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民生周刊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用精良面塑作品讲好精彩中国故事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于海军 《 民生周刊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7 版)

    梁军

    山东省滕州市面塑非遗传承人

    梁军把面塑技艺和现代材料综合运用,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创作出一件件制作精良、打动人心的优秀面塑作品,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面塑讲好中国故事。

    憨态可掬的萌仔熊猫,威风凛凛的神话人物,惟妙惟肖的传统美食……走进山东枣庄滕州市面塑非遗传承人梁军的工作室,率先入眼的是一个约5米长的展柜,其中摆放着各类制作精巧、形象生动的面塑作品。

    今年47岁的梁军,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捏面人。2006年,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全身心投入研究和创作面塑。2022年,梁军的面塑作品《四大天王》赴海外参展,获得奥地利维也纳“红地毯”艺术奖,他也成为维也纳“红地毯”中秋文化艺术节特别推荐艺术家,让中国非遗面塑走上了国际舞台。

    掌握“指尖生花”的艺术

    面塑,是以面粉为主料,加入不同颜色辅料,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形象的传统艺术,俗称“捏面人”。其颜色丰富、造型优美,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自幼学习面塑,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个手艺叫面塑,更没想到现在它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军说,在他印象中,面塑是农村每家每户都会的手艺活,以前,家家户户蒸馒头时,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长辈总会用面做些动物形象的面塑和馒头一起蒸。等馒头出锅的时候,这些造型可爱的动物面塑就会被孩子们一抢而空。

    每到重要节日,邻里乡亲要做各式面灯、面塑,这才是真正考验技艺的时候。梁军母亲做的面灯、面塑是十里八乡数一数二的好看,街坊邻居经常把和好的面送到梁军家里,请他母亲帮忙。

    小时候的梁军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学会了很多面塑技巧,一个个普通的面团,随着他指尖舞动,变成了牡丹花、寿桃、喜鹊、鸳鸯等形象。

    1993年,梁军考入滕州师范学校美术班,1999年又考入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在校期间,他系统学习了美学和设计学等方面知识,大胆借鉴其他造型艺术形式和现代设计理念,并巧妙融合到传统面塑中。

    2016年,梁军参加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面塑技艺培训班。培训班上,我国第一代面塑大师汤子博(“面人汤”)的学生、著名面塑艺术大师董凤歧亲自授课,梁军还与山东李派、上海赵派、广东萧派等派别传承人,有了深入交流面塑技艺的机会。

    梁军说,通过不断学习,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对面塑这门“指尖生花”的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用面塑彰显文化自信

    “1978年,考古挖掘出来一个青铜簠,簠内排放着满满一盒三角形食物。后经专家观察分析,认为青铜簠内三角形食物,即为中国传统美食水饺,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有实物证明的最早的饺子。”近日,梁军在给学生们讲授面塑知识时,向大家介绍了一段关于饺子的故事。

    梁军说,面塑是中国传统手艺,他希望学生们用这门手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面塑课堂上,梁军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给学生们讲授传统文化知识上。他说,我国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传统文化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面塑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

    在滕州张汪镇的饺子民俗文化乡愁记忆展馆里,梁军创作的各式各样的饺子令人惊叹。前来参观的游客刁文鑫惊喜地说:“没想到这些饺子这么逼真,旁边还有一盘醋,真想咬一口尝尝。”

    梁军说,以前自己创作的面塑一直以人物、动物等小作品为主,得知大家特别喜欢用面塑形式做的传统美食饺子,他更坚定了用面塑技艺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梁军把面塑技艺和现代材料综合运用,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创作出一件件制作精良、打动人心的优秀面塑作品。他的面塑作品《明清时期南北大官道实景图》,便借鉴了《南巡纪道图》(清·徐扬)、《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设计制作城市风光、街市店铺、桥梁河道、车马船只、人物形象等;作品色彩则是借鉴《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的青绿山水设色,同时创新性地把春夏秋冬四季景象融入整个画面。整个作品通过立体和平面的结合,增强了空间和层次感,突出明清时期路域环境的主题。

    此外,为还原滕州本地历史典故,梁军还创作了《毛遂自荐》《招贤纳士》《焚券市义》《奚仲造车》等作品,无不展示出梁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传统面塑业内有句话叫“大不过巴掌”。因为没有筋骨支撑,面塑作品只能做到手掌大小。为了打破这一瓶颈,梁军近年来借鉴了泥塑的手法,将泥塑的打骨架技巧运用到了面塑之中。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面塑,喜欢中国面塑,梁军在面塑作品的颜色搭配上借鉴了敦煌壁画和木版年画的配色方案,在化妆上借鉴了工笔画的技巧,形象借鉴了国外手办和动漫插画的风格。在制作材料上,梁军也进行了更新,将现代防腐材料和综合装饰材料融入其中,这些技法的运用使他的面塑作品“焕然一新”。

    2022年9月,梁军的面塑作品《四大天王》系列,作为奥地利维也纳“红地毯”艺术奖获奖作品代表在维也纳中心地铁站展出,梁军也成为维也纳“红地毯”中秋文化艺术节特别推荐艺术家。

    梁军表示,《四大天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神话故事,作品表达了他对世界和平、风调雨顺的质朴愿望。

    “没想到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不仅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中国面塑收获了众多外国粉丝,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梁军说,希望以后创作更多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作品,用面塑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