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新疆克拉玛依市年均降水量仅119毫米,年均蒸发量达2300毫米以上

攻坚克难 创建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 克拉玛依市住建局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 邓志江 《 民生周刊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2 版)

    克拉玛依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为载体,不断推进城市生活节水管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创建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城市节水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城市长远发展。

    新疆克拉玛依市属于典型的大陆荒漠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仅11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达2300毫米以上。近年来,克拉玛依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为载体,不断推进城市生活节水管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

    如今,克拉玛依已由一个坐落在戈壁荒滩、自然环境恶劣的工矿区,发展成为一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宜居城市,2019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规划先行,科学指导。2021年,克拉玛依市结合城市节水现状、主要任务、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了《克拉玛依市城市节水专项规划(2021—2030)》编制工作,这一规划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统筹安排全市工业、生活(不含农业)、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等重点节水工程和分年度实施意见。通过开展节水工程规划、建设,巩固节水工作成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完善节水管理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发展节水型经济,使各项节水指标达到或者超过国家级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达到节水的最终目标。

    统筹设计,通过经济杠杆引导节水。克拉玛依市引导辖区由城镇公共供水管网供水的非居民用水、特种行业用水及石油石化用水户主动节水,增强了非居民用户节水意识。建立健全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镇节水减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水回用,实现节水减排。为改善古海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转型、满足市民休闲度假需求,克拉玛依开展了生态湿地建设和再生水储存回用工程建设工作。将现有水域以沟渠连接,形成了以水景和植物景观为主的、独特的城市生态景观风貌,成为克拉玛依市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及城市整体景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保障,2023年中水回用量达2100万立方米。古海区域如今已成为集生态保护、农林生产、市民休憩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新城及“绿心”。

    工业节水,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新疆油田公司作为克拉玛依市主要的用水大户,始终将节水工作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把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规范水资源管理,采用管控一体化系统实时监控各项生产指标数据,对同工况设备和同工况系统开展水耗对标,通过技术改造,不断优化设备运行方式,采用先进的用水工艺和水处理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优化调整水循环系统运行模式,不断为绿色高效发展增添新动能。随着各项节水举措推行,2023年新疆油田公司共节水36.5万立方米,克拉玛依工业用水总量在城市公共供水总量中占比从50%下降到36%,保障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实施智慧水务,减少管网漏损。克拉玛依市水务公司以国家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开展智慧水务规划并分步进行了实施,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了“数据中心+平台应用+业务系统”的集约化企业级门户,在供水系统安装了20多种共计3592个智能物联设备,在全市建成276个DMA(小区进水管道上加装高精度电子远程水表,对小区水量实时的监控)网格化小区,对全市9000多个井室实现了数字化动态管理,建立了全网精准水利模型系统,实现了城市管网智能调控和科学调度的精细化管理。克拉玛依智慧水务的建设效果体现在“控漏损、保水质、减能耗”等多个方面,水务公司连续多年管网漏损率低于5%,管网抢修维修事件降低30%左右,年漏损水量减少近120万吨,年能耗降低约10万千瓦时,成为新疆智慧水务应用示范基地,在新疆智慧水务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