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笔记

民生周刊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生态环境监管不能走过场

□ 严碧华 《 民生周刊 》( 2023年12月18日   第 01 版)

    12月8日,“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查实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核实了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发挥警示作用,切实推动问题整改,对第二批5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

    通报显示,2023年11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福建省发现,泉州市一些县(市)借矿山修复、土地平整之名违规开山采矿,监管不力,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河南省发现,新乡市辉县、卫辉等地违规挖砂采石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导致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赵长城遗址遭到破坏;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海南省发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不到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甘肃省发现,甘南州采砂行业无序发展、违规占用草原林地、生态修复不力;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青海省发现,青海省一些地方存在小水电清理整改不严不实、生态流量监管流于形式、部分河流连通性受到阻隔等问题,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这是第三轮第一批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3年11月进驻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五个省开展督察后,继12月1日对第一批5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后的又一次通报。

    查阅每个案例的通报资料可以看出,上述地方普遍存在假借修复或整治之名行开采之实;群众多次举报,相关部门也多次实地监管,但就是久拖未决。

    出现上述问题,每一个案例可能原因不一,但根源还是一些地方干部生态观念淡薄,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缺乏长远考虑和全局观,没有担当精神,敷衍塞责,个别甚至阳奉阴违,和被监督者沆瀣一气。

    如此一来,在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问题监管自然流于形式,雷声大、雨点小,停留在纸面,并没有落到实处。时间一长,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影响越来越大,治理成本成倍增长,老百姓怨声载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很多地方因为重视生态环境,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百姓生活富裕,居住环境生态优美,幸福指数高。

    但也有类似上述通报的地方干部,要么只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需要,要么存在侥幸心理,还没有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坚持严的基调,该查处的查处,该曝光的曝光,该整改的整改,该问责的问责。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连续集中通报典型案例,是发挥环保督察作用的具体举措之一,不断推动生态环境监管落到实处。针对的也不只是通报案例,希望警示那些存在类似问题的地方,要坚决杜绝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形式主义。

    环保督察之后,发现问题的地方,整改不能走过场。只有将监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呵护好绿水青山,为高质量发展打牢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