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民生周刊 2023年11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化生态交融,讲述苏州绿色故事

□ 籽言 周垚 《 民生周刊 》( 2023年11月06日   第 05 版)

    苏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自身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江苏苏州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人、文以载道的深厚智慧,熔铸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作为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苏州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灵秀山水、小桥流水,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和自然风貌,这既是“人间天堂”最生动的写照,也是生态苏州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今,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澈见底的河流和五彩斑斓的花朵。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绿色故事。

    筑牢文化振兴生态底色

    苏州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风景,更是积极推动生态建设的绿色之城。近年来,苏州致力于守护其生态底色,持续书写着新的绿色篇章。

    与2007年相比,2022年太湖苏州地区湖体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下降38.6%、55.2%,湖体水质由劣Ⅴ类改善至Ⅳ类,东部区水质稳定达到Ⅲ类,连续15年实现安全度夏;全面完成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任务,退捕渔民就业安置和保障实现全覆盖,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率控制在50%以内,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大运河苏州段5个国家、省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全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7%;实施生物多样性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行动,通过基于自然的方式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苏州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72.5%。“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超过18%,碳排放总量年平均增长率逐步放缓至2%以下,苏州经济走上了更高科技含量、更低资源消耗、更加环境友好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呵护绿水。依托水、文、城三篇文章,打响具有苏州特色的生态品牌。今年,苏州深入实施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毫不松懈抓好蓝藻防控;常熟市开展长江保护修复、沿江港口码头和船舶污染防治等攻坚行动,确保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Ⅱ类、主要入江河道保持Ⅲ类;吴江区推进大运河沿线岸线品质提升、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构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蓝绿交织的自然生态格局。

    太湖文化焕发新活力

    太湖是江苏乃至全国的一颗明珠,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苏州注重创新、生态、文化各元素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深入实施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毫不松懈抓好蓝藻防控,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苏州正在建设太湖博物馆、太湖研究院,全方位研究展示太湖地区生态、历史、人文等内容,努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的亮丽名片。

    太湖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沐春园内,规划面积308亩,其中一期工程86亩,计划于2024年7月开放。太湖博物馆将致力于打造以“三基地、四中心”为内核的太湖文化标志性载体,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态文明展示基地和水文化教育基地,太湖历史研究中心、太湖文化保护传承中心、环太湖城市文化交流中心和太湖生态治理展示中心。

    位于吴中区的度假区是1992年国务院首批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太湖水域面积921.05平方公里,占太湖总水域面积的39.4%,山林面积112.77平方公里,绿地面积118.81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达44.18%,是太湖的生态文旅形象代言人。作为省内以立法形式保护太湖岛屿生态的先例,《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于2021年8月正式实施,明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实行生态空间管控等,适用范围为金庭镇区域范围内的西山岛等27个太湖岛屿和水域。目前,自然资源部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落地生态岛;“苏州太湖生态岛农文旅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EOD模式试点;揭牌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首个替代性修复实例落地居山湾……

    悠悠太湖见证了江南地区数千年沧海桑田的变化,也浸润出独特鲜明的江南文化。“以景为引,以路为媒”,做优山、水、文,以高水平的生态建设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江南文化迎来新气象

    苏州城,一头是古城最高点、始建于南北朝的北寺塔;另一头是苏州工业园区高高矗立的新地标“东方之门”。古今同框、新老对望,焕发出这座江南水乡城市的新气象。

    要擦亮江南文化名片。苏州的山水与文化始终相互交织、共生共融,丰富的历史人文、文化遗产都源自且蕴藏在自然山水之中,在描写生态美的同时,也要彰显文化韵味。要实施生态文化建设工程,把自然山水与古城、古镇、古村、古建筑结合起来,充分挖掘、阐释、利用好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以文学、戏曲、影视、音乐等形式,推出一批文艺精品,讲好发生在苏州大地上的美丽中国故事。同时,要积极开发一批串联文化遗产点位的旅游精品线路,让人们在游历山水、行走古城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苏州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价值。

    在苏州,生态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每年的植树节、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环境日等环保主题活动都会吸引众多市民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也为苏州的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京杭大运河,苏州花大力气整治提升,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的一段”。苏州虎丘区,加快浒墅关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实施,加快推进沿线环境整治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把运河岸线生态保护与发展总部经济、科创文化产业统一起来。

    望亭,古名御亭。作为大运河苏州段的起点,望亭镇以亭为名,因河而兴,被誉为“运河吴门第一镇”。据了解,在千年历史长河中,望亭留下了稻作文化、良渚文化、崧泽文化、古驿文化印记。吴门望亭运河公园作为传承千年的古驿站,既体现了望亭的传统历史文化,又突出了运河环境特色,成为集遗产保护、文化研究、生态旅游、特色党建于一体的“吴门文化新地标”。近年来,望亭镇持续加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力度。吴门望亭运河公园暨历史文化街区沿京杭运河坐落而立,南起鹤溪大桥,北至双白桥,全长约2公里,于2019年5月全面落成。同时,望亭镇以做优做美大运河苏州段“第一印象”为目标,精心塑造“吴门望亭”特色文化品牌,全力推进望亭大运河文化带全域化建设,逐步形成了集农业、休闲、生态、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苏州吴江平望镇,在深深的运河烙印下,增添了些许别处江南没有的灵气。平望镇在有风景的地方勾勒新蓝图、在有风景的地方嵌入新经济、在有风景的地方讲好新故事,统筹推进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产业、城镇、乡村三大有机更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更新催生“更新”,构建运河城镇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业态、产业生态和城镇形态,在大运河畔演绎全新的精彩。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美丽风景的城市,苏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自身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期待苏州在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继续书写辉煌篇章,为世界展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