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民生周刊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惠民保何以成顶流?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2022年11月21日   第 09 版)

    惠民保成顶流背后,既有顶层设计对民生保障的安排,也有普通民众的刚性需求,亦有保险行业变革的驱动。

    从2021年7月初至2022年6月底,有112个惠民保产品陆续进入保障期,保费收入达109.70亿元,同比增长64.11%。

    凭借政府指导、老少同价、带病可保可赔、支持医保卡缴费等优势,惠民保赢得民众的青睐,迎来爆发性增长。

    跟踪研究多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建军发现,虽然多年前试点就已出现,但真正将惠民保探索出成熟模式并做大规模的还是浙江。

    在阎建军看来,惠民保成顶流背后,既有顶层设计对民生保障的安排,也有普通民众的刚性需求,亦有保险行业变革的驱动。

    普惠特征

    从医疗保障体系的角度看,我国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政策性保险目前已覆盖绝大多数群众。长期以来,困扰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很大改善。

    经过医保谈判,越来越多的药品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纳入医保后,将可大大降低患者的负担。不过,对患者而言,尚未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依然是较为沉重的负担。

    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NIFD季报》显示,按全口径费用计算,目前全国各地基本医保总体报销率在50%左右,重病群众的报销率要低于50%的总体报销水平。

    “在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这两重保险之外,如果还有尚未报销的额度,这部分患者往往是疑难杂症及重症群体。从商业保险层面给予解决,这恰恰是惠民保的初衷。”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说。

    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补充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旨在满足市民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切实减轻市民医疗费用负担。

    “虽然在保费设置、保障范围、保障额度等方面差异较大,但整体来看,惠民保类产品具备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额等普惠特质,性价比确实比较高。”谈及惠民保在各大城市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孙洁分析。

    政府参与

    从不温不火到出现井喷状态,惠民保产品经历了数年探索。

    除了惠民保类产品的性价比较高外,孙洁分析,普惠保还有另一个优势是政府信用背书,“面对同类惠民保产品,是否为政府指导或主导往往是影响投保人选择的因素。”

    在调研中,阎建军发现,如果各级政府不介入,只靠医保行政部门或其他行政部门,参保率一般不能突破40%。“行政部门不介入或介入程度较低的惠民保模式,保费明显下降,参保率总体下降。”他说。

    从政府角度看,希望惠民保在推进共同富裕、防止因病致贫返贫、解决看病贵、支持新药研发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事实上,参与部门及参与程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参保率。

    通过对东莞等45个城市的调研,阎建军团队发现,医保部门指导型平均参保率为14.77%。这类惠民保产品的特点是医保部门为署名指导单位或参加发布会,通常不提供数据支持,不参与产品设计。

    和单纯的“指导”不同,一些城市的医保部门对惠民保产品介入较深。不仅指导产品设计,医保部门推动型惠民保实现了基本医保数据共享,而且职工保费可从其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划扣。珠海市、广州市和上海市3个城市均属此类,平均参保率为34.25%。

    和前两种不同,杭州、绍兴、丽水、衢州、湖州等5个城市惠民保的平均参保率为63.46%。“该类产品的特点是政府强力推动。”阎建军说,一部分城市把参保率纳入各区、县党委和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医保部门下发文件,指导产品设计;基本医保数据共享,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可划扣;多数城市对经办费用率上限的约定在10%以内,实现了一站式结算。

    险企期待

    作为一种具有创新特点的商保合作模式,惠民保成功联动了政府、险企、参保人等各方参与,打通了一条完整的保险生态链。

    同为健康险市场中的“网红产品”,业内经常拿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作比较。

    近年来,百万医疗险凭其保费低、保额高、保障全面等特点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百万医疗险被称为近年来中国健康保险市场的重大创新,以较低的保费提供较高的保额,弥补了现有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在高额医疗费用保障方面的不足。”孙洁说。

    此前,各大险企推出的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主要针对的都是健康人群,而将有既往病史的消费者以及中低收入人群、老年群体拒之门外。和百万医疗险相比,惠民保最大的优势在于投保门槛更低,因此更具全民普及性。

    孙洁认为,惠民保属于商业保险,但因政府的参与,带有一些政策保险的特点。因为惠民保立足于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中间地带”,政府、保险公司、投保人对其认识、定位不同。

    在惠民的同时,保险公司对普惠保产品亦有期待。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则希望通过这项业务获得政府支持,提升自身形象、信誉,从而扩大业务范围。因为惠民保类产品保费比较低,商业保险公司看重这个产品并非单纯为赚取高额利润,而是看重参与到政府医保部门的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