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民生周刊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扬州:靶向发力 社区治理创新提质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 民生周刊 》( 2022年11月21日   第 08 版)

    从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深化基层民主自治、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激发居民主观能动性等方面靶向发力。

    近年来,扬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从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深化基层民主自治、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激发居民主观能动性等方面靶向发力,通过顶层设计、创新机制、队伍支撑、典型示范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全面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品质。

    扬州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涌现出一大批社区工作好方法、好经验,形成一批值得总结和推广的经验做法。

    顶层设计  绘制新版图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扬州通过探索深化自治机制、完善协商制度、优化服务体系,进行社区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切实推动治理服务方式从行政化向社会化、从被动式向主动式、从单一型向多维型的转变,由碎片化治理向系统化治理转变,形成强大社区治理向心力。

    扬州着眼于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迫切需求,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建立健全运转顺畅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

    同时,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推动联合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社区大党委”,引领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完善民主协商平台,规范社区决策机制,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具体来看,包括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事众议”“分层级议事”等民主议事制度。搭建居民代表会、民主协商议事会、听证会、联席会、圆桌会等形式多样的议事平台,居民协商议事机构已全面覆盖。探索创新“开放空间会议+”、居民提案制、参与式需求调查、公益社团创意活动等路径,有效实现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决。

    扬州还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及居民个人等为多元参与主体的治理体系,实现共治共享。扬州还注重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壮大社工队伍,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团队发现居民需求,开发承接服务项目,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机制。

    扬州先后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细则》《扬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暂行办法》等文件,充分发挥基层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整合各类资源的重要作用。

    而在完善多样化社区服务机制方面,扬州注重社区服务均衡、优质发展,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向社区覆盖。同时,推行首问负责、办理承诺、限时办结、错时工作等服务机制,通过服务流程再造,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效能,初步实现社区服务与居民多样化需求有效衔接,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社区认同感不断增强。

    扬州完善多样化社区服务机制,率先发布《社区全科社工服务规范》,从工作原则、人员素质、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队伍管理、考核评价等角度阐述全科社工相关工作标准,在社区建立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服务模式。

    队伍支撑  注入新活力

    创新社区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建设一支数量充沛、业务熟练、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在政策激励、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制度环境上,扬州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薪酬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健全完善由职业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管理考核制度、保障激励制度等构成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制度体系。

    拓宽选人渠道,畅通晋升发展途径,提高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的比例,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率先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岗位等级薪酬体系,并建立工资自然增长机制,起到吸引人才、凝聚人心、稳定队伍的作用。

    同时,扬州还严把入口,不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紧紧抓住社区居委会换届时机,动员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中有威信的年轻人参加社区选举,社区工作者队伍呈现出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良好格局。

    换届以后,社区居委会成员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趋势。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逐步规范社区工作者招录标准,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参与竞争,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此外,扬州还通过强化培训,着力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坚持每年分层级、分类型、分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引入高校资源,推进社区工作实务与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的有机融合;通过观摩省内外优秀社区、实地跟岗学习、结对互助等方式,推动社区工作者能力与基层治理需求相适应;通过优秀社区工作者现身说法、讨论交流等,突出实践锻炼与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要求结合,在社区工作实践中打造了一支社会工作理论与社区工作实务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示范引领  树立新标杆

    聚焦社区治理难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扬州通过项目牵引,培植典型,成果推广,由点及面,逐步推进社区治理向纵深发展。

    扬州以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项目为锚点,从居民需求出发,根据年度社区治理重点任务,指导社区在治理服务的制度化、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方面探索创新,每年投入资金,重点实施一批社区治理服务品牌项目。

    经各地筛选、专家评审、立项实施、跟踪督导、结项评估等程序,通过搭建“社区+专家+社会组织+社工”的项目实施综合体,充分整合各方专业优势,按照区、街道、社区不同层级,分级打包实施项目,着力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在基层的深度融合发展。

    扬州还以优秀社区和社区工作者为标杆,打造一批引领作用好、标杆效应强的示范社区和优秀社区工作者,以榜样的力量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从2010年至2021年,扬州坚持12年开展“明星(示范)社区”“十佳社区”“十佳社区工作者”评估活动,从居民满意度、工作实绩、治理成效等全方位进行考察,按照“有理念、有内涵、有品位、有特色、有活力、有温度”的目标,持续性、动态化、梯队式培育出一批社区治理优秀典型,涌现了众多优秀社区工作者,塑造了社区工作者扎根基层、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在省内外呈现了扬州社区善治样本。

    为了巩固社区治理创新成果,放大成果价值效应,加大经验总结和宣传报道力度,扬州先后编写《扬州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案例集》《社区治理创新的“扬州实践”》等案例,作为社区工作者培训的基本教材,指导推动各地对行之有效的工作做法及时提炼,促进相互学习借鉴。

    近年来,围绕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扬州从实践中总结出针对性强、各具特色,务实有效的社区工作方法,推动社区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扬州通过实践发现,只有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径,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社区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广陵区文昌花园社区“郑翔社区工作法”,坚持“以党建为龙头,形成战斗堡垒;以服务为抓手,感动千家万户;以文明为追求,提升居民素质;以创新为动力,完善社区治理”,将一个情况复杂的拆迁安置小区打造成了“全国文明社区”。邗江区康乐社区“五领五治”工作法,延伸工作半径,拓宽社区治理的维度,画出党建同心圆,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最大公约数”。经济开发区梅苑社区“党建四联”工作法,有效激发了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社区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方法,能够充分满足村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生活品质,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广陵区荷花池社区“一站四点”工作法,为社区居民营造了“步行5分钟服务圈”。高邮市大淖社区“一轴四维”社区养老工作法,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景区便益门社区“六动”工作法,通过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服务,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仪征鼓楼社区“5G”工作法,以一个个小切口,解决了无物业小区管理、高龄老人居家养老、弱势群体帮扶等一个个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得到基层群众的“点赞”。宝应县莲花社区“德治体美”工作法,实现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民心在基层聚集。

    建设共建共治共享,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是扬州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通过好方法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真正实现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

    邗江区兰庄社区探索社区提案“五字流程”工作法,畅通了居民表达诉求的渠道,真正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形成“听你说、看我做、勤协商、共治理”的基层治理路径。安平社区“四位一体”工作法,推出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重点、工作站为窗口、创益中心为支撑,多元参与、协同互动的“四位一体”新型运作机制。江都区禹王宫社区“余香驿站工作法”打造老街社会共同体,着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宝应县社区“小板凳议事会”工作法,围绕民生热点、民意重点、民情难点,把“问题清单”变成了群众的“满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