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民生周刊 2022年09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提振夜经济 聚拢烟火气

《民生周刊》记者于海军 《 民生周刊 》( 2022年09月12日   第 01 版)

    从老李的店前走过,行人常被阵阵诱人的香味吸引,即使急着赶路,也要往店里多瞅两眼。老李的店在重庆渝北区的一个巷子里,炸串、烤鱼、包饭、拉面、小龙虾等应有尽有,口味兼具南北特色。

    2005年,老李从甘肃老家来重庆开了这个店,起初只做拉面,后来又增加了其他品种。小店生意不错,特别是每天晚上8点以后,点单声此起彼伏。

    老李自称知识型店主,小学未毕业的他会跟你谈“供给侧”,老李说自己干的就是供给侧的活儿,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满足顾客需求。老李说,疫情期间,相关部门对小店、摊户都有一些减免租金和现金补助,他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都没有沮丧过。

    像老李一样的商户经营者,他们的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

    为了点亮夜经济,各地花了不少心思,在“疫情要防住”这个大前提下,出台各种激励、奖补政策,千方百计促发展、促消费、稳就业、稳经济。夜市是促消费、增就业的重要方式,疫情当下,夜市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旅游、购物、娱乐、休闲以及餐饮等多方面服务,不仅仅在满足、激发、创造物质消费需求上各显神通,而且在疏缓人们的工作及情绪压力上也尽显其能。新场景、新业态、新玩法不断拨动着消费者的心弦。

    夜市的“十八般武艺”,活跃经济,拉动内需,营造了浓浓的全民线下消费氛围。走进一个城市的夜经济,在灯火阑珊中,感受到的是城市的律动、百姓的期盼、消费的巨大潜力、市场的广大及经济的韧性。

    倾力打造张张“夜经济”名片,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抓手,也会让城市更有人间烟火气,让城市更有活力、魅力、吸引力、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