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沙湖被点名之后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2022年08月15日   第 06 版)

    湖清沙净。治理之后,高静儿时记忆中的那个沙湖又回来了。

    生在沙湖,长在沙湖,工作在沙湖,高静对沙湖生态的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如今她是沙湖景区的一名金牌导游,接待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沙湖隶属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驱车从银川出发,向北行驶42公里就到了位于平罗县境内的沙湖。来到这里,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作为宁夏境内面积最大的自然湖泊,沙湖是集碧水、沙山、芦苇、飞鸟、游鱼等生态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塞上明珠”,也是国家5A级景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

    本世纪以来,沙湖水质逐年下降。

    背后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沙湖为封闭水体,生态补水不足,水体蒸发量大,氮磷含量高;周边面源污染物间接渗入,水动力不足,水生态系统退化,导致沙湖生态系统脆弱、水生态环境单一。

    2016年,因劣Ⅴ类水质问题,沙湖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

    一场针对湖水水质的“刮骨疗毒”治理行动随即开展。截至目前,沙湖水质治理已投入资金超过3.2亿元,沙湖水质逐年得到改善,平均为Ⅲ类水质。

    “环保督察组的‘点名’,给了沙湖重生的机会。”接受本刊采访时,宁夏沙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梁楠说。

    不仅有效改善了水质,沙湖治理还可为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引黄灌溉补给型湖泊、旅游类湖泊污染治理提供“沙湖方案”。

    环保督察

    “那几年,沙湖水体遭到污染,气味也不好闻,游船行驶中水面会泛起泡沫,死鱼现象频繁发生。”谈及治理前的沙湖,高静回忆说。

    处于西北内陆半干旱荒漠地区,沙湖为封闭水体,具有蒸发量大、生态补水不足等特点。

    根据沙湖区域气象条件分析,沙湖年蒸发量约3519万方,占沙湖总库容的53%,水量蒸发势必会导致水中各项污染物累积浓缩。

    沙湖是由黄河古河道洼地经过风蚀至地下水面,地下水溢出并汇集,再接受大气降水和地面水补给便形成了湖泊,属河流古道型湖泊,也属于沙漠中湖泊。因湖面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倍左右,没有生态基流补水,主要靠第二农场渠补水维持水位。因高蒸发量等原因导致盐分不断累积,浓度增加。

    除了自然因素外,导致沙湖水质下降的原因还有人类的生产生活。

    沙湖周边存在面源污染。沙湖治理前期,石嘴山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蔡慧玲所在的部门参与了对沙湖周边污染源的实地排查。

    据梁楠介绍,沙湖周边原有稻田约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约3万亩,前进农场十一队有105户房屋及3675平方米圈舍,同时湖边存在骆驼养殖场、越野车基地等设施。

    在此背景下,沙湖水生态系统开始退化。由于水体中的污染物不断积累,沙湖中的芦苇和水草的生长面积不断萎缩,水生态系统退化。反过来,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也会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不断下降。

    本世纪初以来,沙湖景区迅速发展,游客人次也随之增长。与此同时,沙湖的水体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2016年9月,因沙湖水质变差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责令整改。“沙湖是封闭水体,蒸发量大、补给量小,且受周边面源污染物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影响,水生态系统脆弱、水质下降,一度达到劣Ⅴ类。”梁楠说。

    综合治理

    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沙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拉开帷幕。

    农垦集团联合环保部门多次深入排查,摸清了沙湖内外污染源。广泛邀请区内外环保、水利等方面专家把脉会诊,研究水质治理措施,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了《沙湖流域水资源利用与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沙湖水体水质达标方案》。

    结合多方意见,经过多番论证,提出了“外部隔离、内部循环、水体置换、污水外迁、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治理思路。

    依照方案,一些具体的治理措施陆续实施:

    外部隔离。为杜绝周边废水渗入沙湖,修建防渗隔离沟13.2公里,清淤治理排水沟13.02公里,建设隔离沟植被缓冲带3.2公里,实施了11公里绿化工程。

    内部循环。在增强水体流动性方面,分两期实施了湖水内部循环工程,建成6000亩氧化塘并已投入使用。湖水经泵站提升至氧化塘,经过三级氧化后再次入湖。

    水体置换。沉砂净化前处理改善水质。建成了320亩新沉砂池,对220亩老沉砂池实施了清淤扩容,通过沉砂池将湖水充分“过滤净化”;提前开闸放水,置换水体,消减污染物,改善水质。

    污水外迁。完善管网,新建、迁建、提标改造污水厂。新建日处理量2400m3前进农场污水处理厂;将南岸污水处理厂迁出沙湖旅游区,并完善南岸污水管网铺设;完成沙湖北岸污水厂一级A提标改扩建。将沙湖周边生活污水全部纳入管网集中处理。

    生态修复。以生物措施改善水质。沙湖周边2.3万亩范围内的鱼塘、耕地已全部实施退渔还湖、退耕还湿,全面禁止人工养殖和耕种;清理沙湖典农河入湖口、环沙运河、鸟岛、假日酒店周边等重点区域湖底污泥210万立方米。在湖中种植芦苇2500余亩,以芦苇种植代替生物浮岛,美化净化水体。

    综合治理。清理沙湖潜在污染源。对沙湖景区垃圾填埋场进行关停,将前进农场十一队105户房屋及1.6万平方米圈舍整体拆迁,搬迁湖边的骆驼养殖场,拆除清理越野车基地等设施。

    截至目前,沙湖已投入资金超过3.2亿元实施了让沙湖实现了从劣Ⅴ类水质到Ⅲ类水质的嬗变,也让沙湖生态链得以恢复。

    湖清沙净

    生态向好鸟先知。

    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路过中国,其中有两条迁徙路线在宁夏重叠。凭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沙湖成为众多候鸟过境宁夏时的重要栖息繁衍地。

    高静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沙湖的鸟类品种多了。

    科考数据也印证了高静的感受。生态环境改善以来,沙湖发现了黑鹳、白尾海雕、黄嘴白鹭等32种过去科考时未发现的鸟类。鸟类品种也从2011年科考时的178种增加到超过210种。

    鸟类的增加,得益于沙湖生态系统逐步恢复。通过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冬季及时收割清运,以生物方式降解总磷、氨氮等污染因子。

    目前,沙湖沉水植物面积比3年前增加30%,湖中挺水植物芦苇、香蒲、菖蒲、水葱和沉水植物狐尾藻、大茨藻、眼子菜等水生植物得到恢复,已多达15种。

    治理后的沙湖,已今非昔比。蓝天白云之下,黄沙与碧水相拥,绿林与沙岛相依,辫状水系蜿蜒交叠,水草丰茂,候鸟群集。

    作为治理的重要成效之一,沙湖水质类别逐步改善。

    2016年沙湖水质为劣Ⅴ类、2017年提升至Ⅴ类、2018年全年平均水质达到Ⅳ类、2019年全年水质稳定在Ⅳ类(其中4个月达到Ⅲ类)、2020年全年平均水质达劣Ⅴ类、2021年全年平均水质稳定为劣Ⅴ类。

    2021年,宁夏沙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从全国133个申报案例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美丽河湖案例提名案例。

    而在梁楠看来,只有湖清沙净、生态改善,才能实现生态旅游效益最大化。

    通过水生态治理,沙湖建立了湿地循环水净化系统,既改善了湖水水质,又使沙湖湿地成为沙湖新的旅游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拍照打卡。

    长效机制

    河湖治理,难在保持。

    为巩固治理效果,景区强化了日常管理:启用电瓶船,燃油船仅作为应急保障使用;对鸟岛区域实施游客限流措施;调整骆驼行走线路,及时回收骆驼粪便;优化加密景区垃圾箱布局,每天及时清理垃圾;常态化组织开展环境清理整治活动;在游客集中区域,竖立环保宣传标语标牌,引导游客参与环保工作。

    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落实主体责任。为杜绝污水入湖,石嘴山市生态环境局对沙湖周边餐饮、污水处理厂、居民生活区、渔业养殖、农田退水等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排查。加大沙湖水质监测频次,加密水质监测点位,实现数据共享并做好水质监测预警工作。

    定期以通报形式向沙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国控采测分离监测数据,夏季因气温较高藻类繁殖较快,向沙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藻类预警通报,做好水质监测预警工作。

    确保沙湖水质长期稳定,建章立制为要。除石嘴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刚担任市级湖长外,该市还制定《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发展专项规划(送审稿)》,将沙湖纳入其中,从而统筹治理保护。

    如今的沙湖,金黄如画的沙漠、婀娜翠绿的芦苇、成群嬉戏的候鸟、清澈蓝湛的湖水以及远处清晰可见的贺兰山,犹如一幅层次鲜明的水墨画。山水林田湖草沙在这里完美呈现,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

    未来3年,宁夏农垦集团及沙湖旅游股份公司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有效抓好污染治理,坚定不移加强生态保护,在保持黄河补水用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的总体调控利用,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农垦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把沙湖打造成“湖清沙净生态美”的生态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