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保定: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

□ 《民生周刊》记者 王迪 《 民生周刊 》( 2022年08月15日   第 06 版)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夏雨后,白洋淀烟波荡漾,荷花渐次开放,亭台水榭,小桥流水,移步有景,风景如画。

    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白洋淀占地360平方公里,有143个淀泊和3700多条沟壕,因其涵养水源、缓洪滞沥、调节区域间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被誉为“华北之肾”。 

    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好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白洋淀也由此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

    5年过去了,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的劣Ⅴ类全面提升至Ⅲ类,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其间历经了哪些艰难?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日前,记者探访河北保定白洋淀上游流域的多个区县寻找答案。

    河长制 严守上游“入关口”

    白洋淀,地处大清河流域“九河下梢”,由9条河流注入形成的,流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涉及30多个县(市、区)。因此,把住上游来水“入关口”是改善水质的关键。

    2018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提出:“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步加大上游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白洋淀上游流域,94%在保定境内。”保定市生态环保局副局长李玉军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保定市全域均属于白洋淀上游,常住人口近千万,8条主要河流穿过市域,几乎覆盖所有县城,汛期全市所有城镇面源污染均汇入白洋淀,因此,治水任务尤为艰巨。

    据了解,因区位特殊,保定市对白洋淀水质十分敏感,治理标准也一直严于其他地市。

    2019年1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明确以水面恢复、水质达标、生态修复为目标,提出白洋淀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淀区生态修复、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和举措。

    紧接着,保定市制定出台《保定市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白洋淀生态治理筑牢法治之基。

    有了蓝图规划和实现路径,谁来将它变为现实?

    孝义河、府河是保定市两条主要入淀河流,常年向白洋淀补给的河流,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白洋淀水环境。为此,保定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孝义河、府河两条主要入淀河流的河长,全市共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5279名,基层巡河员3551名。

    从2017年开始,保定市各级河长持续开展河湖清理行动,累计清除各类河道垃圾1100余万立方米,封堵入河排污口2024个,1424个纳污坑塘和9条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

    记者深入保定各县区调研采访时发现,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的使命,已深烙在各级治水干部的工作内容、融入到保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作为保定市落实河长制工作的“排头兵”,高碑店细化量化县、镇、村三级河长考核办法,提高河长履职成效,确保河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

    高碑店境内有白沟河、南拒马河行洪河道两条,紫泉河、仓尚河等骨干排沥渠道9条。

    “两条河道总长度长、流域面积大,沿河两岸治理工作繁杂。”高碑店市副市长苗健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高碑店围绕“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这一目标,坚持把推行河长制作为党政同责的“双一把手”工程,压实各级河长管水、治水、护水主体责任,落实河长述职、定期调度、信息共享等制度,着力形成责任共担、问题共商、目标共治的治河工作格局。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在治理过程中,高碑店所有县处级干部向书记、市长看齐,所有科级干部向县处级干部看齐;从大网格长(书记、市长)到最后一环的小网格长(村干部),目前高碑店市已形成完善的日常协调保障机制。”苗健说。

    关于高碑店的治水成绩,从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21年,高碑店市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目标,达标率100%;12个“千吨万人”水源地均达到Ⅲ类水质要求,水质达标率100%;在今年第一季度绩效考核中,河长制工作居保定市第一名。

    刀刃向内 打造“治水铁军” 

    “保水质、保水质,对保定而言,如果只‘保’,目标就低了。”李玉军对记者坦言,作为京津冀生态建设重要支撑区、雄安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保定的目标不是“保”,而是“创”,只有各项工作走到前面,才能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

    如何争创一流水质?治理工程是重要抓手。

    清苑区,环临保定主城区,与雄安新区地域相通、水域相连,其中,有6个乡镇与雄安新区接壤,清苑境内共有9条河流,总长211公里,流经17个乡镇、136个村,沿河人口超过35万,涉及流域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府河、漕河、唐河,更是承担着为白洋淀生态补水重任。

    “过去,农村向河道倾倒垃圾积习难改,只要有点垃圾,第一反应就是倒河里,甚至家里东西找不到时,都是去河里找。”谈起多年前河道沿岸现象,1960年出生的“治水铁军”,保定市生态环境局清苑区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立志对记者讲述。

    因此,恢复河道功能,防汛河生态补水,必须清理河道。

    清苑将抓好白洋淀流域生态治理看作一场持久战,由保定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为9条入淀河流制定“一河一策”实施方案,集中开展河道整治“五大”攻坚风暴行动,持续推进河道“清四乱”、河道综合整治、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同时,以中央环保督察交办4个涉水问题整改为契机,在全区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坚持靶心向内,每个县对自己的问题,自查自纠、立行立改,累计排查企业和住宅小区180余家,实现问题动态清零。

    如今,走在清苑街头,随口一问:“清苑哪里最干净?”“河道里最干净!”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2017年以来,清苑区累计清理河道垃圾132万立方米,封堵非法排水口204个,拆除河道内违法建筑物307处,打掉散乱污企业摊点1540家。如今,清苑辖区地表水质由2019年的劣Ⅴ类提升到目前的Ⅲ类水平。

    标本兼治 打出“组合拳”

    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大仗、硬仗,不可能靠几个冲锋、几次突击就赢,需要政府、企业、群众协同作战。

    位于保定市东南部的高阳县,紧邻雄安新区,境内有“三河一道”“九渠一淀”,其中,潴龙河、孝义河、小白河是3条汇入白洋淀的季节性河流。

    纺织业是高阳县的支柱性产业,目前达8000余家,占高阳县工业企业的91.8%。据介绍,该县一年污水排放4000万吨,其中,纺织业就达到2700万吨。

    为兑现“不让一滴污水进入白洋淀”的承诺,去年,高阳县针对多个涉水管水部门和乡镇(乃至河流上下游各县市区)存在标准不一、步调不一、力度不一,难以形成聚焦合力等问题,建成了一套水生态、水环境、水经济、水安全、水景观的六位一体,“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综合治水行动机制。

    经过近一年的坚持,今年1-7月,孝义河思乡桥国考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优于地表水Ⅲ类考核目标要求。

    接下来,高阳县还将投入12亿元财政资金,谋划环城水系建设。“通过技术,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用于灌溉、景观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真正做到污水不外排孝义河,不流入白洋淀。”高阳县副县长吕振说。

    白洋淀水质达到Ⅲ类,并非终点。

    今年5月份,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在雄安新区调研时指出,经过不懈努力,白洋淀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成绩来之不易;要巩固治理成果,加强全流域保护,持续开展生态补水,科学推进清淤疏浚,确保白洋淀水质稳步提升;要加强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鸟类栖息地。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如今,被逐步改良的白洋淀生态系统,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成为华北地区首屈一指的鸟类“天堂”。

    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12日,白洋淀野生鸟类调整、增加至237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3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3种。

    2022年7月,河北省林草局在白洋淀首次发现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的育雏,至此证明,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青头潜鸭,已经在白洋淀“安家落户”。

    雨后,行走在雄安新区白洋淀首个入淀河口人工湿地—府河河口湿地的土堤上,一丛丛水生植物,伴随河水轻轻晃动;不远处,白鹭、长脚鹬的声音此起彼伏;透过望远镜,成群的野鸭正在水草间嬉戏玩耍。一时间,一幅“荷塘苇海、鸟类天堂”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