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后备箱集市” 美好生活的青春表达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 民生周刊 》(

    “现做的提拉米苏,先尝后买。”“新鲜的水果捞,去热又消暑。”“吐司冰淇淋,奶多冰少。”7月10日,傍晚,河北燕郊一个规模较大的商品城内,“后备箱集市”熙熙攘攘。

    100余米长的道路两侧,各种汽车一字排开。后备箱一打开,立刻就变成货架,摆上汉堡、甜点、玩偶、鲜花等商品,拉起创意十足的横幅,挂上夜灯,旁边再放置一些桌椅,一个摊位就撑起来了,整条街充满烟火气。

    《民生周刊》记者看到,作为一种新颖时尚的经营方式,“后备箱集市”的商家多为年轻人。卖甜点的摊主孙仕颖说:“我们不仅仅是卖东西,还在感受新潮的娱乐方式和社交体验。”

    夜经济的新可能

    “与其下班后回家躺在床上刷手机,不如和闺蜜出来摆摊。”孙仕颖觉得,在后备箱集市摆摊,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趣。

    “在这里,各摊主和顾客通过面对面交流,从陌生人变成朋友。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交到朋友,还赚到钱,何乐而不为?”孙仕颖已将摆摊看成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在燕郊这个后备箱集市,不时还会有一些视频平台的主播,拿着手机等设备在各个摊位前进行移动直播,时不时地和摊主进行互动。

    这家集市所在的商品城相关负责人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集市自7月8日正式营业,目前一期85个摊位早就满满当当,二期200多个摊位已经规划好,近期就可以开市。

    “我们是公益性的,不收任何费用,但会对入驻摊位的选品进行选择和规划。”这名负责人说,集市预计会营业到10月份。

    一直想做点小本生意的林婷通过拨打招商电话,报名了二期集市,和朋友做好了在后备箱集市摆摊的准备。她打算做自己擅长的奶制品和饮品,以及包括手工香薰蜡烛在内的手工艺品。

    林婷觉得,后备箱集市可以为自己的商品引流,这是难得的机会。她希望通过摆摊的方式,为自己即将开张的手工艺品店铺做宣传。“我自己就很喜欢逛集市,可以从这种比较新颖的商业环境中,汲取手工创作灵感。”

    后备箱集市可追溯至1980年的英国,当时有人在一个农场上组织了全球首个汽车后尾集市,车主们开着自家的汽车,带着衣服鞋帽、日用杂物、书籍光碟、家具等相聚集市交流、交易,共同开辟出一片自由购物空间。

    近几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一些地方尝试开放夜市,激活地摊经济,恢复消费活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催生了后备箱集市这一新兴经营业态,并很快成为我国城市夜经济中较受欢迎的商业形式。

    “来这里逛逛,不仅可以消除疲惫,而且充满特色的商品,尤其是手作美食,还非常治愈。”前来逛后备箱集市的刘女士说。

    玩出专业

    记者了解到,到后备箱集市摆摊卖货的摊主,大多有本职工作。他们有的是企业职工,有的是个体店主、美食达人,80后、90后是主力。

    “其实摆的不是摊,就是玩儿,大家把社交、爱好和创业梦想都装进了这后备箱的小小空间。”一名摊主告诉记者,他到后备箱集市,就是为了彰显个性与爱好,同时想走进更多社交圈。

    但是,后备箱集市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场景,在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消费体验的同时,隐忧也逐渐浮现。

    刘兴童,兰州市一个后备箱集市聚集地的组织者。他告诉媒体,自己组织这个群体,完全是出于兴趣,还借助了自己的人脉,自发地做这件事。

    “后备箱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营业态,可促进新就业、释放消费潜力,但和传统夜市不同,后备箱集市的流动性更大,若不能从规划上着手,打造主题IP,提升后备箱集市的文化属性,它的生命周期注定是短暂的。”刘兴童说。

    这也是刘兴童和摊主们在谈及“后备箱集市”长远发展时所担忧的。

    此外,消费者在通过后备箱集市追求时尚、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对集市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城市秩序等问题存在担忧。

    毫无疑问,如何让后备箱集市这种新兴的经营业态,为城市增添烟火气的同时实现健康发展,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海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海南大学教授李仁君表示,地摊经济作为增加就业岗位和市民收入的方式之一,值得鼓励,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

    “经营者要诚信经营,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进行监督,让后备箱集市为城市夜生活增添烟火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晚上7点,天慢慢黑了,位于燕郊的这家后备箱集市,一盏盏灯在车边亮起,每一个五彩缤纷的后备箱里,都承载着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表达。

一人购房全家帮忙
信用卡:回归本源
“后备箱集市” 美好生活的青春表达
产教融合,赋能数字经济
体检发现肺结节怎么办
村里来了大专家
渝北:科技创新助力实体经济
山东滨州:让爱走进福利院
大爱沂南 擦亮新时代文明实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