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景色美了 腰包鼓了 百姓乐了

“西部乌镇”盘活资源融合发展

《 民生周刊 》(

    □  新疆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乌尔禾区委书记   薛宏舜

    乌尔禾区是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所在地—克拉玛依市的4个区之一,是大美新疆“五区三线”旅游精品线路北线的必经之处和中间点,是北疆西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乌尔禾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世界魔鬼城,3A级旅游风景区恐龙文化苑、艾里克湖、白杨河大峡谷等。

    近年来,乌尔禾区持续稳定,社会繁荣,游客纷至沓来。但旅游旺季游客住不下、留不住,“过境游”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作用有限。

    一方面,乌尔禾区旅游服务供给严重短缺,酒店床位不到200张,旅游旺季一床难求;另一方面,随着农业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农村空心化程度不断加深,大量宅基地闲置,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低下。

    为解决城乡发展脱节,提升当地旅游服务供给能力,乌尔禾区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打造“西部乌镇”,以建设特色旅游小镇为牵引,按照“政府引导、集体主导、农民自愿”的模式,采取市场化运作,整体流转农民宅基地及房屋发展民宿产业,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有效破解了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难题。

    党建引领:有责任  有担当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乡村党组织的作用,在前几年的庭院经济、民族团结等群众工作和现今项目建设的政策宣讲、签订协议、帮助搬家、过渡安置等各个环节,全体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老百姓解答政策,化解难题,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坚持以民为本,全力保障发展农民权益。在项目决策过程中,光是群众提出的问题清单就有400多条。在制定政策、解决村民安置方面,优先保障和发展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参加“西部乌镇”的农户,将宅基地使用权及地上附着物以协议形式委托给村委会,村委会统一交给区城投公司建设运营20年。20年里,农户每年获取收益、享受分红,不承担任何风险。20年后,资产均归农民集体所有,且项目过程中,群众不承担任何风险,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把“死资产”变成了“活资本”,创造性地将老百姓收益分为宅基地的基准收益、房屋基准收益、房屋及其他地上附着物收益。同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全面清理,共依法清退35户非法占有宅基地的人员,为42户没有分宅基地的农户分了宅基地,把所有宅基地统一到了同等面积。

    自项目实施以来,已连续两年给参与项目农户发放收益,每年户均3.3万元。2021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06元,较2016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7.5%以上。“西部乌镇”运营后,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按照农民意愿,参与项目的农户安置进了新建的智慧化小区,“进城上楼”的农民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精准施策:有依据  有步骤

    坚持试点先行,找准改革突破口。2018年,鼓励引导一户农民将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再由村集体流转给企业开发经营民宿,双方签订20年流转合同,约定年租金两万元,租金每3年上涨10%,企业不得拆除安居房,20年流转期满后,企业无条件将宅基地使用权及新建设施一并交回农户。

    当年,企业投资350万元改造农户院落,建成有20间房屋的特色民宿“玫瑰花园”,2019年就实现营收192万元。按照这一模式,农民宅基地在20年流转期内可收益53万余元。企业按照40%的利润率,最长8年时间即可收回投资,剩余12年企业纯利达900余万元。在“玫瑰花园”试点示范下,农民看到了通过流转宅基地和房屋发展民宿产业的增收前景,2020年3月,104户村民联名向村集体提出宅基地流转申请。

    强化产业带动,全面推开流转改革。深入调研和听取尊重群众意见,在农民身份不变、宅基地农户资格权不变、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整体流转农村宅基地发展民宿产业,制定了集旅游民宿、民俗文化、休闲农业于一体的“西部乌镇”文旅产业项目规划,明确了乌尔禾镇产业发展定位。

    区、镇、村三级366名党员干部包联到户,全面参与宣传讲解,项目开展11天内,全镇406户农户中有399户主动申请参与,农户签约率达到95%以上,两个月达到98%以上。2020年6月,总投资20.9亿元的“西部乌镇”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农户提出流转申请,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参与项目农户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权统一流转给区属城投公司开发“西部乌镇”民宿项目,流转期限20年,同时,明确流转期间宅基地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集体所有;明确所有新建基础设施归村集体所有;明确流转期满后宅基地使用权及宅基地上新建设施归农户及其合法继承人所有;明确农户不承担项目经营风险。

    守住改革底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最大限度保证农民利益,给参与农户吃了定心丸。

    一是精细评估农户资产。制定农户资产评估方案,明确评估范围和标准,将农户资产应纳尽纳,确保了村民收益有依据、无遗漏,村民对评估结果满意率达95%以上。

    二是明确农户收益方式。根据农户资产评估结果,“一户一策”制定收益方案,明确农户收益由三部分组成、按期发放,每5年上涨10%。按照户均资产评估100万元计算,20年内每户可收益116万余元(因为宅基地和抗震安居房计算方式不同,如果按照100万元评估资产来计算,农户20年总收入应为163万余元)。

    三是依法调整划分宅基地。在全镇399户农户(占比98.3%)的支持下,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各类违规宅基地35宗,按照1600平方米/户的最高标准,重新调整划分了全镇宅基地,解决了42户符合条件农民长期无法分配到宅基地问题,并完成确权颁证,维护了公平正义,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发展产业:有规划  有保障

    妥善解决项目参与农户的后顾之忧,确保参与项目农民迁得出、住得好、留得稳。

    一是提供多种安置方式。根据群众不同诉求,提供自行安置、购房安置和养老安置3种方式供农户选择,在乌尔禾城区建成凤翔小区,提供300余套商品房,建成海棠别院养老社区,供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居住。

    二是全力做好转移安置。给农户预支6年收益购买商品房,解决农户购房难问题;给购房安置农户3万元装修补贴,实行统一装修,解决装修难问题;一次性发放2000元搬家费,解决搬家难问题。给自行解决住所的农户发放8000元过渡安置费,解决过渡难问题。乡镇统筹新建圈舍,解决了25户农户牲畜安置难的问题。

    三是抓好群众就业。建立区、镇、村三级帮扶体系,定期对低收入家庭摸底,采取设置公益性岗位、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多种方式,做到家庭“零就业”始终动态清零。

    从组织推动和健全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工作体系,保证宅基地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任务,下设政策研究组、群众工作组、项目建设组、后勤保障组和综合协调组,紧贴宅基地流转和项目建设各环节组织开展工作。

    二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区委连续7天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逐条研究群众反映的400余条问题,并一一给予答复,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利益和诉求。

    三是健全宅基地监管体系。围绕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认定、监管审批、流转收益、退出收回等环节,明确了乡(镇)各部门在宅基地审批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10余份、协议21种。

    四是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公布项目方案、资产评估、收益测算、乔迁安置等信息,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共同讨论研究项目规划,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事实证明,解决农村的问题,只要一线干部没有私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只要心中装着人民,乡村振兴就一定能让人民真正受益。

    “西部乌镇”的建设,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也为全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和经验。

    面对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乌尔禾区一刻也不敢怠慢。我们将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继续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唯干能成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努力为新疆的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西部乌镇”盘活资源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