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河南光山:

党建引领建锦绣乡村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 黄晓婉 《 民生周刊 》(

    大别山自西北向东南,在鄂豫皖三省边界绵延八百里。

    河南光山位于豫南大别山余脉北麓,时值6月,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放眼1835平方公里沃野,一派生机勃勃。

    “坚持党建引领,以‘十百千万’工程为载体,推进乡村人才回归、资金回归、功能回归,实现乡村业态兴旺、形态优美、生态宜居……”在光山县十三次党代会上,光山县委书记王建平发出这样的号召。

    产业兴  群众富

    稻田开来了小火车,田间地头能听党课,田埂上还能唱大戏。更神奇的是,手机成了新农具:站在田地里就能卖东西。

    仲夏时节,来到光山县东岳村,仿佛走进童话小镇:绿色的小火车穿行在青山绿水间,车身在水田中若隐若现,远处是梯田花海,淡淡的泥土芬芳让人亲近自然。

    “一到周末,餐馆楼上楼下间间爆满。”看到这两年村子发展得好,在县城开餐馆的杨长国索性将餐馆搬回村里。

    东岳老杨、小芳姑娘等一大批土生土长的网红主播,在田地里忙着直播带货。喂鸡、打鱼、割蜂蜜、采油茶果打破空间瓶颈,将再平常不过的农家劳作场景通过网络传播出去,将绿色、生态、有机的种植养殖理念传递给天南海北的消费者。

    村民谢斌忙并快乐着,她除了在村里四方景合作社管账目和销售,自家还开了养蜂场,常年供应合作社优质蜂蜜。

    近两年,随着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生业态蓬勃发展,拓宽了百姓增收渠道。贫困户变成文化中心解说员,留守妇女成了服装厂的专职模特……

    “做梦都没想到农民除了在土里刨食,还能有这么多玩儿法。”年过八旬的老党员陈良银感慨。

    “我们依靠两大法宝,一个是党建引领这把金钥匙,一个是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这两个钱袋子。”提及东岳村的致富密码,驻村第一书记潘瑛矗颇为自豪。

    金钥匙开启钱袋子。在上级党委的引导下,东岳村党总支将支部建在村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两个“钱袋子”上,充分发挥40多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依托中国传统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等金字招牌,先后成立以打造品牌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为方向的东岳实业公司,以及以红色文化宣讲为主题的东岳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这两家集体经济企业,发展品牌经济和红色产业,仅2021年,就为村集体增收85万余元。

    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光山县委把党建引领乡村主导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出台一系列党建引领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办法,各乡镇因地制宜,选准主攻方向,形成“一乡一品一特色”发展局面。全县规模以上农民合作社都成立有基层党支部,入社总户数4.8万户,辐射带动14.2万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乡村主导产业全域发展、纵深推进。

    人心齐  乡村美

    在光山县各乡村,每一处角落都显得整洁、美观、有序。

    村民广场两侧墙壁上,党史教育、道德礼仪等各类主题彩绘夺人眼球,村文化广场展示栏中“党建引领乡村人居环境”“党员责任路段”红色标牌格外醒目。

    “目的是让党员干部能够参与到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中,同时也能示范带动群众。”凉亭乡乡长谈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并非易事。“一开口就碰了壁,就是动他家门口一堆柴火都不乐意。”谈靖坦言,整治初期个别村民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

    环境治理离不开村民参与,如果群众主人翁意识不强,干部在干,群众在看,就形成不了合力。在谈靖看来,党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才是长久之策。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凉亭乡制定党员干部任务分解表,实行分管领导、责任组长、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参与的多级联动工作机制。白雀园镇绘制镇区集中整治网格管理图,明确各村党支部责任,对垃圾分类处理、污水治理、道路绿化、村庄美化等工作进行细化、量化。

    实施中,罗陈乡14个帮扶单位的党支部对接14个村党支部,帮助村里出谋划策。晏河乡帅洼村党支部书记胡善信带领党员干部逐户观摩,评出最有创意奖项,动员各家各户建言献策,主动出钱出力。

    人居环境逐渐向好,老百姓也从不理解到全力支持,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在孙铁铺镇屈岗村,人居环境整治处处彰显百姓力量。东方村民组52户人家捐了58份钱,80岁老党员也要献爱心。“群众心里跟明镜似的,整治之后还是大家共享,哪能不支持。东方村广场边上古色古香的小亭子都是百姓自建的。”该村党支部书记王芳颇说。

    “美丽乡村是为群众而美,乡村振兴是为百姓而兴。”光山县县长李伟表示,村子怎么规划才长久,环境怎么美化才方便,百姓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领好头,多倾听大家心声,只有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近两年,在光山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中,该县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将全县364个行政村党支部与同等数量的机关党支部进行对接,形成强大合力,以“农村三大革命”为突破口,以打造示范点带动全域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创建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10个、达标村71个,全县22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人才旺  干劲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农村没有产业支撑,美丽乡村也会因缺少建设者和受益者而后继乏力。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南向店乡80后党支部书记冯松给出答案。在他看来,这需要一批有农村情怀、一技之长的新农人加入,继而在农村大地上扎下根、善作为。

    38岁的南向店乡何畈村村民黄鑫就是其中之一。外出闯荡、城里就业,这是不少年轻人的选择。黄鑫却不一样,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打拼几年,事业小成,但还想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回乡和弟弟黄磊一起搞起农业。

    为何放着城里好日子不过选择返乡?黄鑫坦言:“我就是农村的,对田地有感情,不能到我们这一代就没人种田了。”

    于是,用黄鑫兄弟二人名字注册的鑫磊合作社很快成立,合作社除了传统的水稻种植,还兼种火龙果、草莓、西瓜等经济作物。

    农忙时种稻卖稻,农闲时采摘水果。几年下来,凭着敢拼敢干和头脑活络,黄鑫得到村民的爱戴,2020年基层组织换届还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如今,黄鑫已不单是一名下地种田的农民,他辞掉了鑫磊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的职务,牵头成立何畈村文化合作社,设立电商直播工作室,带领群众在探索传统农业和文化旅游三产融合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85后村支书裴鑫,在十里镇代楼村同样搞得风生水起。2018年,刚走马上任的裴鑫就为村里拉了“一笔大单”。如今,正和菌业在包括十里、槐店、文殊等乡镇扎根,已发展为总面积1000余亩,集菌种培育、菌棒生产以及香菇、羊肚菌培育等为一体,豫南地区规模较大、产能较强、产业链条较完整的农业产业基地。今年春天,首批满载5万棒食用菌菌棒的集装箱车辆从基地驶出,通过青岛港出口至美国、日本。

    年轻人有干劲、有思路,是乡村振兴路上最活跃的一支力量,“近两年,我们大力实施留人工程、提升工程,推进‘万名学子回归工程’,吸引了1100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光山县委组织部部长赵小军说。

    数据显示,光山县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具有高学历的占总数的25%,越来越多像黄鑫和裴鑫这样的基层干部,在农村广袤大地找到奋斗的舞台。

    如今的光山城乡,田园似锦,万物竞秀,当地人大胆尝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老百姓体会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大寨子村:党旗红,乡村美
县域城镇化
城镇化下半程 县域空间巨大
产业兴城 补短板强弱项
打生态特色牌 唱苗乡致富曲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升级版
党建引领建锦绣乡村
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
加码职业教育,助力经济发展
建宜居宜业宜游品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