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大国之路,匠心筑梦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今年再度惊艳世界,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体育场。

    “鸟巢”的建设者们一定倍感荣耀。2008年6月28日,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落成,在落成纪念柱的背面,铭刻着建设者的名字。

    在工程项目中镌刻建设者的名字,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认为,这种做法可让尊重“可感知”“可触摸”。

    今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龙翔建议,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应增加礼敬劳动者内容,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工匠精神的氛围。

    大国之路,匠心筑梦。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要创造条件,让技能人才拥有更多出彩机会。”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手工焊焊工白映玉建议,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提高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奖励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加强继续教育、构建高技能人才终身培养体系。

    技能人才培养驶入“快车道”

    不仅获得了20多个焊接准入资格证,白映玉还带领团队成功攻克被称为“魔鬼焊接”的工序。

    从事焊接工作30多年,白映玉参与过包括“华龙一号”在内的数十台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汽水分离再热器等核电产品的焊接工作。

    从干一行到爱一行,再到专一行、精一行。白映玉的经历,诠释了一位大国工匠的成长之路。

    手持焊枪,进入焊位,白映玉是我国千千万万优秀匠人中普通的一员。

    “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技能人才培养进程,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驶入“快车道”。截至2020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5800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近30%。

    近年来,为推进技术人才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各地陆续推荐培育工匠的活动。

    以浙江为例。2021年该省提出,计划到2025年,重点培养支持30名左右浙江大工匠、300名左右浙江杰出工匠、3000名左右浙江工匠、10000名左右浙江青年工匠。

    类似的活动,其他省份也有。早在2019年海南省提出,计划利用3年时间,大规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以上,力争到2021年,全省新增技能劳动者7.5万人以上,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2.25万人以上。

    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技能型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这些活动的开展,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将会稳步提高。

    多数企业都缺高技能人才

    目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大国正向制造强国转变。

    作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重要基础,技能人才队伍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不过,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

    “从我了解的企业来看,目前高技能人才缺口很大,多数企业都缺高技能人才。”常州老三集团工会主席李承霞说。

    身处制造企业,白映玉也注意到了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具体而言,技能人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技能领军人才匮乏等问题。

    据统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约3000万人,缺口率达48%。

    事实上,我国有着庞大的产业工人基础,但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高技能人才依然较为紧缺。据统计,我国产业工人有2亿左右,多数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

    推动中国高端制造业全面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工匠精神的培育。

    “目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还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要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创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白映玉建议说。

    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国家相继出台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等文件。

    在破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瓶颈方面,除了提高物质待遇外,设立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国家级荣誉,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尤为必要。

    创造更多出彩机会

    “学技能,进工厂,还有前途吗?”

    谈及职高学生的这个问题,李承霞认为,这是学生和家长对技能人才前途的普遍担忧。

    “要让学生认识到学技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李承霞看来,“穿工装”同样有前途,未来智能制造需要更多年轻血液涌入。

    不过,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看来,技术工人并不是个好的选择。“由于技术工人的待遇、福利及社会认可度都不高,学生自己也不确定所学的专业是否有未来。”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李承霞说。

    社会认可度不高,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一些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意进企业当技术工人,这或许与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偏低有关。”白映玉说。

    如何培养更多工匠?李承霞认为,除了提供合适的岗位,让工人有机会将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发挥外,还应提高相应的待遇及社会认可度。

    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到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再到积极举办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职业技能大赛等,技能人才出彩的机会越来越多。

    作为培养选拔优秀技能人才、激励技能人才成才的重要途径,技能竞赛也是加强职业培训工作、激励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各地为技术工人群体搭建起自我提升空间、技能展示舞台和交流切磋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很多技术工人拥有出彩机会。对此,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平原光电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梁兵感受很深。

    “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增多,意味着技能工人成才的渠道增加。”他谈道,如果按部就班地评职称,势必受到时间的制约。现在很多年轻人通过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大赛脱颖而出,成为拿年薪的企业技术带头人。

    “穿工装”同样有前途

    “想成为一名大国工匠,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能够沉得下心,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件工作,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始终秉持工匠精神。”白映玉说。

    除了完成每天的生产任务外,她认为,高技能人才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生产难题、承担攻关项目、研发项目的能力。

    “既然选择了就不要轻言放弃,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技艺。要坚信,即使是平凡的工作岗位也能创造出精彩的人生。”对于立志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后来者,白映玉建议说。

    对一个国家而言,劳动者素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高度重视提升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工作。

    工人与工匠,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做到精益求精,成为这个领域的唯一。”“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充满敬畏感,一辈子只干一件事……”采访中,每个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各有不同。

    “工匠精神也是劳动精神。”李承霞说,把一件看似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工匠精神背后是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从工人到工匠,有着漫长的路要走。

    在李承霞看来,从普通工人到高技能人才,中间要经历从岗位到职称技能等很多环节。成为高技能人才,要通过5至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努力。

    大国之路,匠心筑梦。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不断向工匠、大工匠、大国工匠的目标努力,我国终究将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大国工匠
大国之路,匠心筑梦
王晓菲:纺织女工圆了“状元梦”
梁兵:精工出利器
姜涛:与祖国强大焊在一起
赵平:“老到”匠人,金牌蓝领
宁允展:咫尺匠心 诠释极致
谭文波:大漠油田“发明家”
李仁壮:钢与火淬炼“城市筋骨”
刘丽:续写“我为祖国献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