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广东省卫健委疾控处副处长韩轲:

合力推动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

□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 民生周刊 》(

    精神心理问题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程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我国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凸显。

    在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和规范治疗率不断提升。

    那么,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如何进行人性化的综合管理?如何让他们得到治疗回归社会?如何防止心理健康问题低龄化趋势?近日,《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副处长韩轲。

    民生周刊:广东面临流动人口多、严重精神障碍在册患者全国第一等现实问题,在精神障碍防治和患者管理方面,广东实施了哪些措施?

    韩轲:截至今年10月,广东全省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36万余人。一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多部门联合施策,高位推动精神障碍防治工作。

    2016年,原省综治办等11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多部门参与的救治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和管理制度,提出“八应八尽”,即加强排查监测,做到应知尽知;做好分类收治,做到应治尽治;落实全程康复,做到应训尽训;完善监护机制,实现应护尽护;提高医疗保障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健全救助机制,做好应助尽助;加大财政投入,做到应支尽支;夯实基层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实现应建尽建,形成多部门合力、共同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齐抓共管的局面。

    政法、卫健、公安、民政等部门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形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础摸排、风险分级、动态管控、预防处置的一体化监控体系。

    对于排查发现的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卫健部门组织对其进行确诊分类和评估分级,镇街卫生机构将确诊患者纳入基础管理规范,将危险性评估3级及以上的患者(即高风险患者)纳入公安部门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管理系统管理。

    强化分类救治、应治尽治,卫健部门负责收治高风险但未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严重患者,民政部门负责收治流浪乞讨和优抚对象患者,公安部门主管的强制医疗场所负责收治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各司其职,有序分类开展救治工作。

    近几年,全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明显下降。

    近年来,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实施健康广东行动的意见》《广东省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持续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建设。

    通过健全完善省市县镇四级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均衡配置精神卫生资源、有效融合服务网络,有力促进部门、社会、家庭、个人协同到位,加快实现精神疾病防治能力、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能力、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明显提升的目标。

    2019年,省卫健委等24部门印发《广东省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重点人群心理卫生服务。

    全省卫健部门依托“12320”热线向公众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干预等服务,20个地市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成立省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开展全省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全省21个地市建立覆盖至镇街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及时开展干预工作。

    江门、深圳作为全国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地区,珠海、惠州、中山作为省级试点地区,探索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开展全省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民生周刊:社区在精神心理疾病防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广东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韩轲:广东高度重视康复工作,一是强力推进康园中心建设。2017年起省残联将社区康园中心建设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出台实施方案,新建社区康园中心,加大财政投入,按照新建机构启动经费不低于15万元/个/年、运转经费不低于10万元/个/年,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按照新建机构一次性补助10万元/个,正常运转机构补助6万元/个给予定额补助。

    目前,我省有1695个社区康园中心提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实现镇街全覆盖。

    二是打造医院社区康复一体化模式。强化民政、卫生健康、残联等部门工作联动,推进各地建立社区康复领导小组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康园中心、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为精神残疾患者提供医院社区诊疗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

    同时,为35.7万名精神障碍患者办理精神类残疾人证,持续提升困难和重度精神残疾患者的护理补贴达到每人每月181元和243元,位列全国前列,为精神残疾患者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推进社区康复患者回归社会。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社区康复机构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进一步规范,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园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衔接更加顺畅,社会组织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家庭与患者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康复服务效果得到有效体现。

    截至8月底,已为9万余人精神残疾患者提供包括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和支持性服务等内容的康复服务,提升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回归社会。

    民生周刊:目前,长效针剂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如何?

    韩轲: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下,我省已将推进长效针剂使用纳入各地平安建设考核内容。

    目前,广东省医保部门已出台《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管理办法》《关于印发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新增精神心理类项目11个,医保药品目录中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98种,明确取消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等6种严重精神障碍的门特起付线,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参照住院标准执行,有效保障全省精神障碍患者的基本用药需求。

    其中,精神分裂症门诊特定病种中按照卫健部门规定使用的相关长效针剂费用不纳入该病的支付限额,直接计入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各地积极探索,深圳、惠州、汕尾等市进一步取消6种严重精神障碍门特病种封顶线。云浮、珠海、惠州、佛山等地,从市级层面通过“医保报销+救治救助+财政兜底”等方式推动长效针剂使用。

    2019年12月以来,云浮市以破解“服药不依从—监护失效力—患者难独立—家庭难脱困”的不良循环为着力点,率先在全省推动覆盖镇街(社区)居家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国家医保目录的第二代长效针剂治疗政策。

    云浮市委政法委出台《关于开展“长效监护·稳定回归”提升特定精神障碍群体居家康复效果三年行动指引(2020—2022年)》,实行“医保报销+财政兜底”全免费举措,保障市域范围内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一月一针”长效针剂,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分风险级别,全覆盖推广使用长效针剂。

    全市各精神专科医院、63个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使用长效针剂服务,3400多位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已使用长效针剂。

    民生周刊: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呈低龄化趋势,对于这一问题,广东有哪些举措?

    韩轲:近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部署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整合并大力宣传省级12320、团省委12355青少年心理热线等4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指导20个地市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全省建成省市县镇四级心理危机干预人才队伍,为青少年人群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

    广东确立国家试点城市江门市、深圳市和省级试点城市珠海市、惠州市、中山市,将青少年人群心理健康服务作为试点的重要工作内容推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卫健委及时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专家共识》,就学生停学和延迟开学上网课不适应、亲子关系紧张与家庭矛盾、电子游戏成瘾和网络依赖风险增加等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分析和疏导方式。

    今年,依托国家精神卫生—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进一步推进深圳、江门、惠州、珠海和中山等5个国家和省级试点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包括项目地区加大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和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推进辖区内40%以上精神专科机构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和40%以上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普遍建立学校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等。

合力推动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