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报班选“名师”,擦亮眼也要放平心态

作者 郑智维(本刊评论员) 《 民生周刊 》(

    在眼尖网民的深挖下,又一位奇葩的“名师”现了原形。

    近日,有网友发现,在某线上教育平台的广告视频中,出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师”,她自称“做了一辈子小学数学老师”。然而,在另一家教育机构的视频中,她又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教了40年英语的老师”。

    今冬以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呈多点零星暴发之势。随着很多地方寒假提早到来,中小学在线辅导的需求被激发出来。为了抢市场、抢生源,在线辅导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

    为抢生源,一些辅导机构不惜发布虚假广告,给出自身难以做到的承诺:“在校名师指导”“清华北大名师辅导”“3个月培训能在原有成绩基础上提高20分”“没效果退钱”……

    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子女教育焦虑的家长而言,这些内容虽然真真假假、难以辨别,但这些广告宣传却着实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因为“名师出高徒”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家长普遍对辅导机构的“名师”有着较高期待,以为成绩提高可以“速成”。为快速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很多家长不惜花费重金选择“名师”授课。

    在此背景下,“名师”就成了在线辅导机构最好的宣传噱头。放眼网络,大大小小的辅导机构,推出的老师动辄即是“北大名师”“清北名师”“语文专家”“全国名师”“特级教师”。

    然而,所谓“名师”质量良莠不齐,身份难辨真假,夸大、造假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据此前媒体报道,师资造假已成为教育培训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些辅导培训机构将毫无从教经验,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包装成“经验丰富”的名师。

    在“名师崇拜”的心理作用下,家长们交钱买了心安。至于“名师”教学的真实水平如何,则较少关注,也难以给出准确的判断。殊不知,一些所谓的“名师”,连作为一名普通老师的要求都难以符合。

    教育领域人士感慨: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在校教师不能在外面做有偿培训,真不知社会上这些培训机构从哪儿找来这么多名师?

    追星似乎成了整个社会普遍的心理状态,而在培训行业就是追“名师”。

    盲目崇拜名师,丧失了对名师情况的基本判断。一定要清楚,没有哪门课的成绩是通过短短的几节名师辅导课就可以大幅提升的。

    近几年来,在线教育发展势头迅猛,行业鱼龙混杂。不久前召开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重点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

    不过,在线教育监管面临培训内容核查难、培训预收费监管难等问题。要想杜绝名师泛滥骗生源,仅仅靠强化监管恐难以实现。

    作为消费者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辅导班时,不能一味地听培训班不合实际的承诺和忽悠。除了要擦亮眼睛,仔细看清对方的资质,审验对方的名师身外,也要放平心态,破除对名师的盲目崇拜与神化。

别让“尾款怪象”寒了工友的心
春节将至,守住农村防疫底线
报班选“名师”,擦亮眼也要放平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