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把惠农资金锚在大地上

《 民生周刊 》(

    生产要素特别是资金要素下不到农村,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破解资金下乡锚地难题尤为迫切。

    当前,农村缺资金吗?农村金融商业化存在哪些问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应坚持什么方向?如何完善制约农村金融惠农、支农、为农体制机制?

    2006年,浙江以瑞安为试点,率先提出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融合的“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体系,成为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先行者。最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求各地推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民生周刊》记者实地走访看到,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力求找到适合本地实际的健康多元的农村金融生态,但同时,农业贷款难、贷款贵,农村资金市场淤滞,农信社行政化色彩严重,农村金融两张皮等问题仍然突出。

    如何冲破现有农村金融改革的商业化思维、真正把惠农资金锚在大地上,攸关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攸关“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攸关乡村振兴大局。这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些,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打通农村金融流通血脉。

把惠农资金锚在大地上
农村金融与“三农”共生共荣
瑞安:“三位一体”破解农村贷款难
西峡农村金融改革5年
东辽:金融活水富乡村
“三农”资金产自农村用在农村
我们需要怎样的农信社?
破解农村金融两张皮
增发基础货币 让资金进村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