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耕耘十五载 湖州收获美丽经济

□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 民生周刊 》(

    8月中旬,走进余村,翠竹环绕,清溪潺潺,入目皆景,游人如织,一派江南好风光。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该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

    15年来,湖州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谆谆教诲,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正成为湖州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从昔日的炸山开矿、满目伤痕到如今的宜人宜业宜居之地,15年间,湖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从642.9亿元增加到3122.4亿元,年均增长10%,绿色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位居浙江省第二位。

    这座城市蝶变的背后,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丰富实践。

    余村华丽转身 

    余村地处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这里曾经遍布水泥厂、采石场。

    拥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余村,从1976年开山采矿开始,靠着山上优质的石灰岩自办水泥厂,到上世纪90年代,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0多万元。但随之而来的是烟尘漫天、污水横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痛定思痛,余村关停了采石场和水泥厂。

    当地许多干部群众清晰地记得,1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当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高度评价说:“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

    在余村,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他在随后发表的“之江新语”专栏文章《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中阐释道:“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今天,余村已成为人气很旺的4A级景区,被拆迁的水泥厂旧址复垦后变身五彩田园,村里流转的500多亩土地成为油菜花田、荷花藕塘,四季皆有景。

    最近,潘春林的春林山庄生意很好,他说:“靠着绿水青山,卖风景真的比卖石头赚钱!”

    从2005年到2020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摒弃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模式,依托竹海资源优势,走上了发展绿色经济转型之路,全村休闲产业逐渐壮大,农家乐迅速发展,乡村旅游日益红火。

    数据显示,2019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9598元。

    生态美与产业兴

    不只是余村。位于安吉县灵峰街道横山坞村的半日闲朴宿,经过改装的老房子在绿水青山的衬映之下,环境优雅,生意火爆。

    民宿业主吴爱金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民宿有11间房,近来入住率几乎达到100%,周边10多家民宿情况也是大同小异,家家爆满。

    房子是从灵峰街道租来的,租期20年,花了700多万元装修。尽管投资不少,但吴爱金对经营充满信心。

    生态优美、村庄整洁、村富民强,是如今浙北地区明星村横山坞村的标签。可在上世纪90年代,横山坞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 困村。

    2008年,安吉县城西开发区拓展至横山坞村附近。村两委决定将部分闲置土地资源加以整合,把过去传统的家庭小作坊整合成家庭手工业集聚区,建起两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同时,村里引进两家外地竹凉席、转椅企业入驻,仅租金一项就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

    但是,村里的家庭手工业火了,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村两委意识到,必须要保护好这一方山水,在此基础上再谋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2010年初,一家杭资企业负责人董荣珍来到横山坞村。横山坞村较好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善良淳朴的民风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决定在该村投资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

    “我们的入驻和横山坞村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董荣珍说,景区建设如火如荼,村里为配合发展,景区外的配套基础设施也依次开工,项目纷至沓来。

    近年来,横山坞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共引入9个生态旅游项目,村集体经济从当年负债80万元增至如今收入509万元。

    8月中旬,车辆行进在湖州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景象:乡村绿道串起家庭农场、农业观光园和生态旅游区,生态水果在枝头摇曳飘香。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安吉,可以尽情领略“云自无心水自闲”的翠绿景致。

    15年来,湖州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倾心护美绿水青山,倾力做大金山银山,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4个阶段和转化“十法”

    前不久,湖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光明日报》刊发的文章显示,湖州市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践行这一理念的历程可分4个阶段,即打造生态、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

    通过4个阶段的实践,湖州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发展,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了具有湖州特色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十法”。

    这“十法”即综合防治法,夯实生态基础;腾笼换鸟法,推动产业体系迭代升级;改革赋能法,破解制度性障碍;开放带动法,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循环利用法,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美丽蝶变法,唤醒自然沉睡的价值;品牌增值法,放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品牌效应;平台集聚法,打造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主引擎;法规约束法,用制度守护绿水青山;党建引领法,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

    在治水方面,坚持五水共治,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河长制,入太湖断面水质连续13年保持Ⅲ类以上,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

    治气方面,重抓治理扬尘、废烟和尾气,PM2.5浓度从2013年的74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9年的32微克/立方米,将矿山企业从612家削减至33家,开采量从两亿吨压缩至4500万吨以下。

    在产业发展方面,为实现腾笼换鸟,15年间,湖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9.9﹕54.7:35.4优化为4.3:51.1:44.6,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占比由2005年的50%下降至2019年的26.9%,成为全国14个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之一。

    在多轮“低散乱”整治中,关停并转企业1.66万家,腾出低效用地3.9万亩、用能空间74万吨标煤;对蓄电池产业进行集中整治,将企业数量从225家压减至16家,产值、税收都增加了10多倍,培育了天能、超威两家产值超130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依托数字经济,打造全国独有的地理信息小镇。

    近年来,湖州将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复制推广到美丽城镇建设领域。44个省级小城镇整治样板、2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有效推动了高端民宿、家庭农场及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网红经济等蓬勃兴起,探索形成“公司+村+家庭农场”等乡村新经济模式,促进了自然资源价值转换。

    从成立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开展专题培训,到发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活动,湖州市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党建+生态”模式,推进“红绿融合”,为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8月15日召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理论研讨会上,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将以翻篇归零再出发的姿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势而为、乘胜前进,不断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

“两山”理念湖州探路
耕耘十五载 湖州收获美丽经济
一泓清水激活乡村经营
“两山”理念引领新川蝶变
长兴县:白头翁化身绿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