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河西模式

□ 赵钰萁 《 民生周刊 》(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我们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引。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将基层治理的目标聚焦在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

    近年来,天津市河西区着力优化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对各领域资源的整合统筹,抓实做好基层治理、精准为民服务,以小见大、积微成著,以“绣花”功夫编织基层群众的民生幸福网。

    “小网格”彰显“大作为”

    近日,河西区马场街先进里社区网格员在对先进里小区1门进行入户走访时,接到居民反映,“楼门近期更换过雨水管,一下雨家里就漏水。”针对居民的烦心事,网格员及时上报到河西区网格化管理中心,统筹协调区住建委联系施工单位到现场排查隐患,查明原因后立即安排工人进行了修补。

    网格化管理是河西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源头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河西区网格化管理中心成立于2019年10月,以“网为民生、格致精微”作为目标,全力建设上下贯通、无缝对接、全域覆盖的管理服务“一张网”,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社会治理体系。目前,全区14个街道150个社区及文化中心区域,共被划分为1475个“全科网格”,并配置网格员1632名,确保每300户左右居民都有一名“专属服务人员”,将为民服务阵线前移。河西区网格化管理中心以“1+9+4”的工作模式,全力打造基层治理“全科网格”,即将网格员入户走访作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第一任务;以“九全”工作机制措施为统领,抓实网格员队伍建设;以建立健全制度、指挥、服务、培训“四大体系”为关键,保障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实施。针对原有网格员入户走访需要拿着笔记本,边交流、边记录,既影响沟通交流,又浪费大量时间的问题,区网格中心借助“津治通”APP,推广电子工作日志,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解决网格员在入户排查、防疫宣传、卫生消杀、封闭管理等工作中记录难、留存难、携带难的问题,减轻了网格员文字书写及记录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入户走访、隐患排查和疫情防控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切实为网格员减负增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西区坚持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更多力量、管理、服务、宣传整合进网格,充分发挥网格管理“九全”工作机制作用,筑牢织密基层防控网。河西区启动“红色聚力行动”。从区属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3934名干部,下沉到社区服从社区党委统一调度,将全区6625名在职党员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与现有力量深入整合,成立了由社区网格员+楼栋长+机关干部+党员志愿者+物业人员组成的战“疫”小组,解决了社区网格防控力量薄弱问题。以网格为单元,以疫情为依据,按照未发现病例、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社区传播疫情三种情形确定三级网格风险等级,实行3级11类管控措施,实现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对不具备单独封闭条件的准物业、非物业小区,采取隔离围栏等方式进行“硬隔离”,封闭出入口1379个,建立检查点位801个,保证了网格管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将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协调商场超市、楼宇、园区、大型企业等加强沟通对接,压实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和企业主体防控责任。同时,网格员远程收集居民需求,代买必需品送到居家医学观察的居民家门口,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发动“河西大姐”平安志愿者、楼门栋长等群防群治力量,对于发现的外地来津人员立即上报网格员,由网格员会同社区民警开展人员排查和信息登记工作,并将处置结果通过网格微信群及时向群众公布,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筑起牢不可破的人民防线。

    目前,天津市河西区已基本形成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信息化为支撑的网上网下管理体系,基层社会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和平安创建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步入快车道。

    “红色氧吧”汇聚正能量

    正值夏季,每个傍晚都热热闹闹、人声鼎沸的天津文化中心广场,前些日子突然安静了下来。为了给高考考生营造良好的复习环境,河西区银河文化社团联合会党委组织党员骨干,在各社团活动区域对音响音量进行逐个排查。

    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建强基层党组织是关键,让党组织“强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方隶属双重管理”,这是越秀路街银河文化社团联合会党组织探索实行的党员管理模式。“天津文化中心开放伊始,大量文体团队纷纷涌现,我们把散落在各团体的党员组织起来,在文化中心广场立起党旗。”银河文化社团联合会党委书记介绍说,“为此,我们筹建社团联合会,成立了党组织,提出参加文化社团活动的党员,不改变原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和联合会党组织双重管理,使更多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为群众服务。”2013年4月成立了银河文化社团联合会党支部,2016年5月改建为党委,2017年4月成立实体党支部,从而形成了一个联合会党委、一个实体党支部、20个社团党支部的“1+1+N”的党建新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在广场文化社团的全覆盖。联合会党委以“三聚三促”工作法加强示范引领,通过凝聚党心,促党员作用发挥;集聚资源,促文化发展繁荣;汇聚人气,促地区和谐稳定。联合会党委一方面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创新党课内容,确保党课教育入脑入心。同时,组成“红色氧吧”文艺志愿者小分队,为居民百姓、军人、孤寡老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送文化,送温暖,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延伸服务社会的触角。截至目前,34支团队、1个实体党支部、20个社团党支部、200多名党员亮明身份参与志愿服务,使文化中心广场成为弘扬先进文化、促进区域稳定的主阵地。

    “西岸书斋”打造精神高地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百姓幸福感的直接体现,河西区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让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孕育基层社会治理新画卷。建设在津城257米高空中的天塔西岸书斋,午后的时光静谧而悠然,不少市民选择在此阅读和学习,市民李先生是一位读书爱好者,天塔西岸书斋的建立让他感受到了便利与惬意,“在读书的间隙还能欣赏津城全景,既能遨游于书海,又能翱翔于云海,是一种享受。”

    天塔西岸书斋由河西区文旅局与天塔共同合作建设。近万册图书种类丰富,涵盖哲学、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天文学等共22个类别的图书,为天塔景区,也为津城高空增添书香气息。近年来,河西区坚持以“书香西岸、文化河西”为主题,把健全和完善全民阅读的服务体系作为工作重心,自2017年起积极推进西岸书斋建设,打造立足河西、面向社会,延时开放、自助服务,专业管理、志愿参与的高品位的城市阅读服务载体。目前全区已建成10家西岸书斋,解决了社区群众一公里阅读及夜间延时阅读的问题。自2007年起,河西区连续10余年开展西岸图书节活动,连续多年举办“西岸打开悦读之门”读书系列活动、“读书·爱书·藏书”西岸中小学师生藏书票活动和“书香飘军营”读书系列活动等。充分发挥读书月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倡导培育“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社会风尚,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作为河西区品牌文化活动,河西区已连续10余年开展西岸艺术节系列活动。今年还将筹划举办本市首个水上型艺术节,开通“水上艺术游船专线”,为广大市民打造一场富有创意性、多样性、趣味性、体验性的艺术盛宴。

    试点市容环境精细化长效管理

    走在友谊路街可以看到,道路上供商户使用的垃圾桶已经撤掉,实现了商户打包好的垃圾从店内直接上车,减少了可能破坏环境卫生的中间环节。这个模式的最大难点是时间对接。为解决这个问题,友谊路街先行向辖区内各类商户发放了800余份调查问卷,整理出商户垃圾清运需求频次最高的4个时间段,再由区城管委环卫队在这4个时段内安排垃圾清运作业。与此同时,建立区环卫队和街执法队间的情况通报机制,如果区环卫队在清运垃圾过程中遇有门前三包范围内环境脏乱、不配合垃圾清运的商户,及时通报街执法队,由街执法队取证后,按新门前三包《告知书》中列明的法条进行处罚。

    随着智能化的普及,与时俱进、迭代升级治理模式迫在眉睫。友谊路街通过“吹哨”,推动职能部门工作内容更贴近需求。同时运用法律和技术手段,提升居民维护市容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区委网信办的大力支持下,友谊路街接通了“平安城市综合应用管理系统”,利用该管理系统,可以在街道办事处内直接调阅路面监控画面,从而实现事实取证的功能。该街还同步接通了“社会治理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沿街企事业单位和商户建立了电子档案。使用专业数据采集车,对沿街立面现状进行高清图像采集,从而方便对牌匾违规更换、破窗改门等违法行为进行前后比对和证据固定。与此同时,友谊路街还加强了社区环境卫生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实现“整修”与“规划”结合,“居委会”与“第三方”共管,压缩工作环节、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标准。

    近年来,河西区以实体、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切实抓实街道综治中心建设。充分整合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合执法等平台,将司法、信访、综治等基层力量和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等部门常驻及其他区级部门的工作力量整合在综治中心。运用“吹哨”调度权,统筹区、街两级执法力量及时进行各类矛盾处置。对各街道综治中心的人员管理、事项处理流程、事项监督等方面做进一步具体明确要求,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作用,整合人民调解员、楼门栋长、志愿者等力量,联排、联调、联处、联防各类矛盾纠纷。

    民主议事解决居民诉求

    河西区越秀路街惠阳里社区内路灯照明不够,夜间居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惠阳里议事协商站广泛征询居民意见,召开民主议事协商站会议,决定申请为民服务专项经费,在小区入口和26门门前加装路灯两盏,小区内夜间路灯照明有了很大改善。居民张奶奶十分感慨:“这灯亮了,感觉心里也亮了……”

    路灯问题的高效迅速解决离不开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创新,作为越秀路街社区事务民主议事协商试点社区,惠阳里社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新路径,梳理归纳总结了“N+3+6”社区事务民主议事协商工作模式,“N”即探索“N种方法”,畅通民意收集渠道。社区干部是基层一线的观察员和信息员,积极当好社区建设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会议收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专线电话、微信收集、公众号收集、议事协商信箱等多种方法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时刻做到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帮忙解决群众的诉求。“3”即搭建“3级架构”,形成多层协商主体。社区将议事协商架构从上至下按照“协商委员会”“协商站”“协商点”的层次划分,特别注重协商事项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表达。“6”即规范“6步流程”,引导规范社区民主协商。社区制定了议事协商“确定协商议题和主体、召开协商会议、协商结果公告、协商结果运用实施、实施过程监督、居民满意度评价”6步基本流程,重视、吸纳社区共建单位,发挥威望高的社区能人的参与作用,在各层级议事协商过程中坚持6步流程,使社区民主协商的大事小情做到因地制宜、步步有据、公开透明、民主监督。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适应新形势变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河西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河西特点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上越走越远。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河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