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家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闲置物品,如何将自己不用的物品转给别人?一些人选择了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闲置经济、二手电商,契合循环利用理念,近年逐渐形成了社群文化。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二手电商市场规模达2596.9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53.2%。尝试二手交易平台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以闲鱼、转转等为代表的一批在线二手交易平台快速发展,就连明星孙俪、伊能静等也都被爆出在网上卖二手物品。
前不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济南上班族何敏将一个名牌手包挂到了网上,没想到不到两天就有买家联系她。
确认好价格后,何敏将手包快递给了买家,整个流程都很顺畅。何敏后来还陆续卖了好几件闲置物品。
不过,在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将物品卖出。在石家庄工作的申静波就在网上尝试多次,也没把东西成功卖出,包括全新的腰带、九成新的大班椅以及盘了半年的玛瑙手串。用申静波的话说,“连问都没人问”。
值得注意的是,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不乏残次品和假货。有业内专家建议,用户在二手物品交易过程中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同时,相关平台也需提升运营水准,只有让买卖双方交易安心,这一新兴业态才能走得稳、走得长远。
交易也有人情味
提高购买率是有窍门的,何敏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闲置物品挂到网上有一些讲究。
比如,照片要保证清晰度,看起来要干净整洁。如果价格相差不大,顾客肯定更倾向于买照片内环境干净整洁、清晰度高的。何敏说,除了物品实物,还需要多拍一些细节。
很多人卖二手商品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物品买时很贵,并没有怎么使用,便以自己的心理价位定价。
在何敏看来,二手就是二手,往往价格低些才好卖。“标价之前,可以参考一下同类型二手产品价格,如果长时间无人过问,可以适当降价。”
何敏坦言,在网络平台上,卖家应该如实描述二手商品的实际状况,不仅要描述物品的优点,还应该真实告知物品的缺点。“二手物品都会有瑕疵,如实描述更容易获得买家的信任,才会尽快促成交易。当然,如果做到上述这些,物品挂了几个平台仍卖不出去,那就是物品本身的问题了。”
相较于传统交易方式,二手交易平台使用者可同时拥有买家和卖家双重身份,交易对象更加多样化,交易体验也更加社交化。随着低碳环保、循环利用观念深入人心,二手交易平台倡导的再创造价值理念和消费者的需求不谋而合。
事实上,二手平台上不仅有交易,也有社群文化。拿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来说,通过页面展示、信用分、兴趣鱼塘、直播等手段,提升了平台社区化程度。
尤其是在线社区“鱼塘”,有基于服务位置的本地社区和基于兴趣分类的兴趣社区。据了解,闲鱼平台上有约60%的闲置物品发布在由真实邻居组成的“鱼塘”里,“鱼塘”内的交易时间比“鱼塘”外快很多。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陈玉梅最近在二手交易平台买了一台电动玩具车,“我之前在网上看,新的玩具要1000多块,实在太贵了。二手的便宜很多,才300块钱,九成新,宝宝很喜欢,卖家还附送了几本绘本。虽然是交易,但很有人情味儿。”
陈玉梅说,有些东西确实没必要买全新的。小时候她经常穿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玩具也是亲友之间共享,旧物品不闲置,还传递了浓浓人情味。
有效约束不可少
有交易的地方就有乱象,以次充好等现象在二手交易平台时有发生。
南京上班族刘斌林曾在二手交易平台买了一块手表,发现没什么问题后就确认收货。一段时间后,他才发现自己买的是一只高仿表,专业人士一眼就能认出。
“当时带着捡漏的心理下单,戴了一段时间,才辨认出来。因为交易过去两个月了,加上价格不高,就没再追究,吃一堑长一智。” 刘斌林说。
交易的闲置物品多为使用过的商品,相关凭证、证书缺失情况较为普遍,买家很难辨别以次充好的卖家。目前,大部分用户按照流程注册后就可以发布闲置物品售卖信息,由于个别平台审查不严,给一些故意售假、以次充好的“二手骗局”提供了空间。
事实上,平台履责不严,卖家买家都不省心。广州的渠涌最近在网上处理了一些闲置物品,有买家拍下了一个标价800元的名牌钢笔,收货后却坚称有质量问题,要求渠涌退还200元。因为没有留存购买凭证,加之无暇与对方理论,渠涌最终退给买家150元。
二手平台上的卖家并非具有正规资质的商家,售卖物件也多为使用后的物品或非标准产品,因此定价低廉、灵活。这是二手交易的优势,也容易被个别别有用心者利用。
互联网经济专家高扬认为,二手交易平台既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也是交易平台经营者,有责任在页面明显位置提示消费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平台要完善真伪认证、质量检测等管理措施。同时,用户也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面对投机者的“低价”诱惑不能放松警惕。
管住卖方,也要管好买方。据了解,一些平台正通过加强质量检测等环节完善交易流程。
比如,京东旗下二手电商平台拍拍自建二手检测中心,将检测流程引入商品上架前和退换货环节。不仅如此,作为交易全流程的重要参与者,一些平台也在将信用行为评估延伸至售后保障环节,这将对买卖双方形成有效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