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田峪长城西侧有个北沟村,村庄不大,但知名度很高。
盛夏时节,走进北沟村,房屋错落有致,路面干净整洁。坐在经过改装的民居屋顶上,雄伟的长城清晰可见,风景如画。
而10多年前,这里曾路面泥泞,房屋杂乱,环境堪忧。
2004年,村里的能人王全担任村支书,村两委从村容村貌问题入手,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化解治理难题,再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民俗、民宿。10多年间,村里环境改变了,村民收入提高了,心情也变得舒畅了。
改善村容村貌营造发展环境
北沟村地处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东北部,背靠燕山山脉,坐拥长城古关。
这样一个今天看来区位优势明显的村庄,曾经卫生状况差,垃圾乱扔、污水乱倒、杂物乱堆;基础设施薄弱,除了进村公路外,村里找不到一块水泥地。村民出门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2003年,一个在外上学的孩子回到村里,跟家里人说:“改革开放快30年了,在北沟村没一点体现,我以后有了孩子,绝不能让他知道地球上还有个北沟村!”
很快,这话传到了王全的耳朵里,他心里很不滋味。王全阅历丰富,当过兵,在镇政府上过两年班,又开办过企业。彼时,他的企业经营得井井有条,收入也不错,但他还是决定回到村里,和父老乡亲一起改变北沟村。
2004年,村两委换届时,王全当选北沟村党支部书记。
“街道院落就像人的脸面,没有个好的环境,村里就没法儿发展。”7月21日,在北沟村村委会,全国人大代表、北沟村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王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回忆道,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整治环境,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也深知此事不容易。
不仅是道路破烂,村民们祖祖辈辈在山沟里生活,山上打下来的干柴湿草都习惯堆放在自家的大门外,占着“官街官道”,既影响村内环境卫生,又影响村民、车辆通行。
首先是村两委统一思想,大会小会,他反复讲。统一思想之后,村两委班子成员从自身做起,带着村内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实行承诺制,划定责任区,先“各家自扫门前雪”,在此基础上一扫帚、一铁锨地开展起整个村子的卫生清扫和环境治理。
刚开始也有村民不理解,有人还认为王全和村干部是在作秀。但时间长了,村民们看到不论刮风下雨,党员干部都在雷打不动地为村子义务劳动,村子干净了,自家门前也敞亮了。村民从观望到行动,也纷纷加入到村庄环境改造中。
村两委抓住这一契机,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制定了涉及村子管理方方面面事务的村规民约,全村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带动全体村民以户为单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日常环境管理,做到柴草有序摆放,砂石料进院堆放,家禽圈养,宠物不上街,杂物不乱堆,形成了维护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村党组织注意用好区委区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利用政府投入的1000余万元,村里先后修建了村内循环公路、环山观光步道,建污水处理站,改建冲水厕所,修建了数字影院、图书室、棋牌活动室。
渐渐地,北沟村变成了“特色花园式小山村”。
传统文化教育化解治理难题
在改善村容村貌过程中,一个重大问题摆上了村两委议事日程,那就是乡风文明建设。
村内曾矛盾重重,村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争执。比如,为争几棵板栗树而大打出手,为赡养老人兄弟间反目成仇。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沟村人,王全深刻体会到村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没有好家风,就没有好民风。”王全说。
具体怎么提升文明素质?王全首先组织村干部们外出学习。看到人家村里做得好,村干部纷纷议论,王全趁热打铁,和村干部们一起敲定了《北沟村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村里定期组织村民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和《庄子》等传统经典,还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来传道授业。
刚开始,村民听课的积极性并不高,点名的约束力也不强,村里就用发毛巾、洗衣液等小礼品的方式来激励村民。渐渐地,能容纳80多人的数字影院常常座无虚席,还有很多村民站在后面听讲。
不光是听讲,还有配套机制激励。村里成立了道德评议小组,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十佳好公婆”和“十佳好儿媳”等评选表彰活动。
村里还投资200万元建设了文化广场,墙壁上刻有名言警句和“程门立雪”“管鲍之交”“岳母刺字”“司马光砸缸”等历史典故,滋养村民心灵,营造文明氛围。
长期传统文化的熏染,在北沟村村民身上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纠纷减少了。
以前,每年3月20日是北沟村的矛盾纠纷调解报名日。村民间有什么纠纷都可以到村委会报名,月底集中一天调解。每到这时候,都是村干部最头疼的时候,总有那么七八起涉及20多户的纠纷,伤和气、埋隐患。但现在变了,这几年,每年3月20日那天,一直等到晚上8点,也没人来报名。
今年57岁的王建,在村里的物业公司上班,在他看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村里的变化太大了。遇到纠纷,相互退让,问题就解决了。
如今,在北沟村,即使目不识丁的老人和孩子,也能背几句《三字经》《弟子规》,讲几段敬老爱老的经典故事,说几句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位十几年没跟父亲说过话的村民主动开了口,并请老人去家里吃饭。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北沟村还建立了一套契合北沟村实际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北沟村村规民约》等十几项制度。
王全深知,传统文化教育改变的是村民,要治理好村庄,还需要村干部没私心,办事公道。
村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村两委干部以及家属不能以任何理由承包和参与村内任何工程。王全表示,在日常工作中,村里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诚恳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将决策事项、资金使用、履职情况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接受党员和群众的评议。
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民宿产业
因为担任物业公司经理,王建接触的外来人口多,他们对北沟村普遍的评价是环境好、风气好,而这正是发展旅游的基础。
北沟村地处半山区,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生态条件:一方面村域面积以山地居多,近3000亩的山地资源为板栗种植提供了天然场所;另一方面背靠国内外知名的慕田峪长城,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美,适宜人们来此游玩和居住。
但长期以来,北沟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植板栗、核桃等农产品,以及进城务工。
绿水青山怎么变成金山银山?
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改善后,王全和村两委开始谋发展,想法让百姓口袋鼓起来。
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为,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已经无法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迫切需要从一产向三产转变,即大力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业。对北沟村来说,闲置房屋出租既能增加村民收入,又能让一部分村民就地解决就业。
2009年,北沟村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经济为目的,由村集体出资60万元,成立了“北旮旯乡情驿站餐饮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集体餐饮业带动村级民俗旅游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但壮大了集体经济,也解决了村民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这个集绿色蔬菜种植、民俗餐饮住宿以及土特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农家院,曾是怀柔区乡村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更为重要的是,在“北旮旯乡情驿站”的影响下,村民们也发展起自己的特色农家院。为了省去农民自己办照的复杂程序,由村委会出人专门负责帮村民跑手续。
因交通便利,背靠景区,环境怡人,北沟村很快便有了知名度。300多人的小村庄,拥有30户民俗院落,且一半是外籍人士开办,北沟村也因此有了国际范儿,成了“国际网红村”。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北沟村就名列其中。
近年来,民宿受到消费者喜爱,北沟村也因势利导,将民俗院落升级为民宿,进一步提升村民收入。2019年,该村人均收入2.8万元,而2004年仅4000元。
在发展民宿的同时,北沟村进一步凸显其优势,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