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养老,先让老人“老有所为”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 民生周刊 》(

    一个身体健康的退休老人,每天的生活节奏是什么样子?

    “早上起床后,做饭吃饭、收拾卫生、出门买菜、看孙子、喂孙子、睡午觉、带孩子小区遛弯、准备水果、做晚饭吃晚饭、跳广场舞……”

    近日,《民生周刊》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河北、辽宁等地的退休老人,得到了上述答案。退休之后“无所事事”,是很多退休老人的心声。

    近日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20)No.11》(以下简称《社会保障绿皮书》)认为,这正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必须打通的“堵点”、消除的“痛点”之一,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在让老年人老有所为上,欠缺太多。

    在《社会保障绿皮书》课题组看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其他“堵点”“痛点”还包括: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仍不协调、医养结合方面仍需下功夫等,以至于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积极战略“促”老有所为

    7月中旬的一天午后,在河北廊坊燕郊开发区某小区居民楼下,记者见到了正在和邻居聊天的刘阿姨。有七八个老人随意地站在单元门前聊着家常琐事,七八个幼童在一旁喊着、闹着。

    刘阿姨退休前是一名教师,退休后,老两口就从内蒙古老家来到燕郊,帮女儿照顾孩子,老家的房子闲置至今。

    刘阿姨说她和老伴目前的生活还算是分工有序,但是每天无外乎就是买菜、做饭、干家务、带孩子。

    “我年轻的时候爱打羽毛球,经常游泳,每年会争取出去旅游一趟。”刘阿姨回忆自己退休前的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激情,总想着退休了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

    刘阿姨说给女儿看孩子,她和老伴也是心甘情愿,看到孩子他们也很开心,“但是日子长了,总觉得生活过于单一无趣。”刘阿姨还坦承,虽然目前的精力大多用在孩子身上,但是即便有了时间和精力,“也真不知道该干点啥!”

    如何养老,近年来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机构和设施17.77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54.6万张。

    但目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养老服务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仍不能令人满意,养老服务的供给与老年人的需求仍然存在脱节等问题。

    因此,《社会保障绿皮书》撰稿人、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青连斌认为,“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打通“堵点”,消除“痛点”,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而老年人无所事事,正是其中一个“堵点”和“痛点”,其背后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仍存在短板。

    青连斌认为,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及其挑战,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了健康老龄化规划。

    “老年人不仅需要健康、长寿,而且需要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公共事务,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他们仍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贡献者。”青连斌称,必须适时把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从健康老龄化转向积极老龄化并落地实施,老年人不仅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高云霞在接受采访时称,积极老龄化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老年人仍然健康且充满活力,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交往也会促进其健康,所以,确实需要从养老服务规划方面出台更多扶持政策,比如鼓励开办老年大学、支持老年人就业创业。

    把居家养老制度化

    考虑到自己和老伴儿年纪越来越大,女儿和女婿的生活也需要单独空间,近一年多,刘阿姨老两口开始考察附近的养老院,但始终没找到“瞧上眼的”。

    刘阿姨还有另外一个打算,那就是等外孙长大后,老两口就回老家的县城。在她看来,老家的房子足够他们居住,而且近些年社区养老设施也愈加齐全,能满足自己的饮食需求、医疗需求、家庭卫生需求,“在家里就能养老”。

    根据青连斌的研究,在“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实际上是放在机构养老方面,为此出台了包括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等激励措施,支持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增加床位供给。“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养老服务的政策思路有所调整,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得到重视,新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高云霞认为,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老年人还是倾向于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在社区就近养老,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以机构养老为主背后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养老服务发展的惯性所致,毕竟我国的养老服务是从机构起步,机构养老在专业化服务体系方面也是走在前列,由此形成机构养老为主的地位。但是从北京的“9064”(到2020年实现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和上海的“9073”(90%家庭自我照顾,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等地方实践却说明,居家和社区养老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未来应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主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各相关部门配套出台50多件具体指导性文件,涵盖了养老服务各个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框架基本确立”。

    青连斌认为,“十四五”期间,需要打通的一个“堵点”是,必须从以前重机构、轻居家转变到打牢居家养老的基础上来,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国家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出台许多政策,关键是落实到位”。

    在高云霞看来,从制度供给的角度看,在各地实践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亟须通过立法对居家养老的地位予以制度化明确,同时从人财物等方面健全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支持体系。

为后浪,构建三低教育生态
差异化医疗服务破解看病难
东至:全域备汛 全面备防 全力备战
工信部:力斩骚扰电话利益链
疫情期的“头”等大事
扶贫助农 布局“新消费”
养老,先让老人“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