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京东智联云:

“智能+”,服务政企新路径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凭借京东在生产、流通、消费三大应用场景的实践和积累,京东智联云的拳头产品—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强化数字经济产业服务能力,逐步开创产业智能化和政务数字化发展新路径。

    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在设备前轻轻一刷,住在南京佳福苑小区的侯秀英完成了身份验证,交给店家一元钱,一份热腾腾的早餐就领到了手里。

    “刷脸就能完成身份验证,领取养老助餐,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79岁的侯秀英说。

    京东智联云,源于京东云、京东人工智能、京东物联三大事业部的整合。

    去年,京东智联云与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打造AI养老助餐工程—银发助餐项目,通过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的科技助力,简化助餐项目中老年人的身份审核环节,并快速在江宁区内部署了26个服务点。

    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服务上万名老人,日均使用量3000人次,累计使用10万人次,识别率达98%以上,效率提高23倍。

    如今,京东智联云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成功中标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养老服务人脸识别二期项目,计划扩容62个服务点,帮助更多老年人享受助餐便利。

    不只在公共服务方面,京东智联云还通过科技助力政府提升应急服务能力,推动城市实现数字化转型。

    疫情暴发之初,京东智联云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公益版快速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向政府、企业、公众提供疫情地图、智能防疫助理、远程医生、教育办公等技术服务,加速数字技术在抗疫主战场的全面应用。

    如今,通过探索新技术服务灾后城市数字化转型路径,该平台努力让民生政务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传统企业“改旧强新”

    入睡之前,使用手机一键预订,第二天起床就能吃上热腾腾的米饭。午休时间,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家中爱猫的一举一动。下班回家,提前打开空调,进门就能感受阵阵凉爽……

    依托京东集团的产业互联网基因,京东智联云通过高效链接生产及消费两端,提升产业资源配置能力、协同能力及服务支撑能力。江苏知名企业好太太与京东智联云开启深度合作。

    基于京东智联云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人工智能开发工具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打造京鱼座智能门锁产品,开拓了智能门锁的物联网新路径。

    短短两个月时间,好太太产品智能化升级和销售网络线上化转型有序推进。智能家居的普及,让物联网加速走进百姓生活。

    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离不开科技助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迈进的过程中技术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南京叁拾叁信息技术公司是一家深耕智能农业的技术公司,与京东智联云合作研发智能识别农药品类系统。

    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为其提供通用的人脸识别API接口和图像识别训练平台,公司研发人员可直接使用所需的功能模块,训练农药袋ocr识别能力,从而缩短开发周期。

    此外,基于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花期数据库,训练其花期识别能力。

    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京东智联云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多项科技赋能,帮助叁拾叁信息技术公司突破了技术限制,走上智能农业快速路。

    从中小型企业做大做强,到传统农业企业智能化升级,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在京东智联云的助力下实现“改旧强新”。

    “智能+”接棒“互联网+”

    数字经济浪潮下,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智能+”接棒“互联网+”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过去一年,京东智联云携手南京麒麟科创园,完成多个技术平台的建设。其中,包括云服务资源、集成DevOps开发测试流水线、基础中间件、微服务、容器、NeuHub、AR/VR等。

    得益于京东智联云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研、产、供、销、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升级支持,越来越多南京企业实现了飞速发展。

    其中,南京景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集成、机器人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及柔性自动化系统集成产品研发的企业,公司着力在大数据积累及AI技术深度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

    2019年5月,与景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携手,京东智联云借助AI模型训练平台,提升了“足球守门员机器人”产品的物体识别算法及模型训练效率。

    以“智能+”为驱动,京东智联云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多款AI技术产品,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易用的BaaS服务、丰富的SaaS产品服务(72款)、工业设计技术服务、IoT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技术支持,从研、产、供、销、服多个环节对接企业,从而推进企业智能化升级。

    在零售、物流、金融、供应链等场景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目前,京东智联云仅在南京就培育5000位AI人才,服务330家注册认证企业,拥有48家活跃使用企业用户,发放200万资源,达成4项科技成果转化。

后疫情时代,情感是核心竞争力
“智能+”,服务政企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