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完善健康中国战略的体制机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战略重要论述体会之四

《 民生周刊 》(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徐水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健康不仅涉及个人和家庭,还涉及社会、政府及其相关健康职能部门,因此,健康治理是系统工程、综合工程,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都要履行好各自的健康职能,并且要做好健康衔接工作,这样才能取得健康治理整体效益。

    为此,必须切实加强人民健康制度的顶层设计,构建完善与健康中国战略相适应的大健康管理体制和健康治理全国“一盘棋”机制,不断提高人民健康的保障水平。

    同时,加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和理论研究,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理论指导和改进工作的参考依据。

    创建大健康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加速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这既为维护人民健康、实现更高水平的国民健康素质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也为创建大健康管理体制提供了必要条件和能力保障。

    要加快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共管、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大健康管理体制,形成真正的大健康工作格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从健康事业发展的角度,更新发展思维。发展思维不清晰、不准确、不坚定,就会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产生迷茫,找不到、找不准推进健康治理的要害和有效办法。

    第一,坚持系统思维,推进健康领域系统治理。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建立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到改善健康环境、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提高群众健康预期寿命,再到有效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制度体系完善、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健康治理的完整系统。要从健康影响因素的整体性出发,树立系统思维,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推进健康领域系统治理。

    第二,坚持协同思维,推进健康领域综合治理。健康治理系统中每一环节都是一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不能单奏,应该合奏。疾病防治、环境治理、食品安全、全民健身涉及卫生健康、环保、市场管理、体育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面,要从健康影响因素的社会性出发,树立协同思维,加强政府统筹和社会协同,推进健康领域综合治理。

    第三,坚持法治思维,推进健康领域依法管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于6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

    同时,对健康领域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责任划分和界定,作为政府履行公共健康职能部门,要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出发,树立法治思维,严格执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推进健康领域依法管理。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体系还没能有效覆盖全人口,特别是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提供的基本公共健康服务明显不足。要着眼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按照上下贯通、横向衔接的要求,根据人口流动与聚集趋势和分布特点,制定并实施好覆盖全员人口、方便可及的健康服务体系规划,优化医疗资源的结构和布局,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第一,满足群众身体健康需求,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发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一是解决群众“病有所医”问题,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二是减轻看病就医经济负担,让群众“看得起病”;三是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第二,满足群众社会适应方面的需求,完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抓好科学普及健康常识,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健康素养。在健康促进工作体系方面,尤其要加强心理健康疏导和服务。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稳步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提高群众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满足群众环境健康方面的需求,不断改善健康环境。坚决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营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增强人民体质,从源头解决好群众“不得病、少得病”的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领域监管,落实公共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保障人民群众公共安全能力和水平。

    加强健康服务管理制度建设 

    用制度来保障人民健康是应然之举。

    第一,建立健康教育制度。按照《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康教育制度,健全健康教育体系,以保障公民获得健康教育的权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宣传等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应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健康教育。

    一是在个人和家庭层面,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二是在学校层面,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中小学为重点,提高学生健康素养。三是在社会群体层面,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主动预防疾病的意识。四是在政府层面,加强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

    第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一是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着眼于从源头上解决“不得病、少得病”问题,切实落实预防为主工作方针。

    二是医疗服务制度,着眼于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按照“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要求,加快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牵头作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制度。

    三是医疗保障制度。着眼于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减轻群众看病就医经济负担,按照“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多层次”的要求,健全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四是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推动完善药品审评审批、生产流通、价格支付、质量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安排,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规范用药行为。

    第三,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全面建设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健全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生活环境对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加强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环境健康影响监测与评价,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二是建立职业对健康影响评估制度。修订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完善国家职业健康标准,强化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价、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三是建立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对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逐步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全覆盖。

完善健康中国战略的体制机制
把学校尽可能办到乡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