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

力保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各类市场主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活动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冲击。

    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和支撑,稳住经济基本盘。作为“六保”任务之一,“保市场主体”对各地政府提出了新要求。

    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江苏省泰州市也经受住了考验,一方面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要求,另一方面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两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下一步,泰州将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六保’,奋力夺取双胜利。”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说。

    解企业燃眉之急

    2月4日,泰州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抗疫情渡难关促发展的政策措施》文件。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泰州市从金融支持、援企稳岗、减轻负担3个方面制定了10条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抗疫情、渡难关、促发展。

    从事新冠肺炎试剂盒研发的江苏泽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上述政策措施出台36小时不到,就获得了200万元贷款,解了公司等资金购买原材料的燃眉之急。

    据统计数据显示,泰州全市一季度各项贷款余额6055亿元,同比增长16.6%,并是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其中,企业贷款增加466亿元,同比多增132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为更好给企业“撑腰”,泰州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累计推出“复产助力贷”“抗击疫情贷”等31项低门槛、低利率、长期限的创新惠企金融产品,从而助力小微企业复产复工。

    自1月25日以来,全市金融机构累计为疫情防控、复产复工以及暂时困难的9301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71.86亿元。

    此外,泰州市还强化对到期贷款的展期、续贷服务。

    一季度,全市企业到期贷款3363笔240亿元,其中开展展期和续贷业务有2362笔159亿元,金额占全部到期贷款的比重超过了2/3,有效缓解了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

    服务实体经济

    泰州在江苏省第一个做到了本地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成为全省第一批所辖县(市、区)均为低风险的设区市。

    在此基础上,泰州比较早地提出了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及早稳妥恢复经济社会秩序。

    “工作中,我们把‘六稳’‘六保’的着力点放在促进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发展上,出台政策举措,实体经济保持了稳健发展。”史立军说。

    在做强产业方面,泰州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名城。

    作为全国首个、江苏唯一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泰州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聚力锻造“泰州样板”。

    其中,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金融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渡难关。

    2016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总行等14个部门联合发文,泰州成为国家级金改试验区。

    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类似改革试验,泰州金改为综合性突破,寻求通过改革撬动更多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3年多来,该市紧紧围绕“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改革主线,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发展方向,选准切入点,大胆创新,率先突破,聚力聚焦为中小微企业送去更多金融“活水”。

    资本市场“泰州板块”

    近日,泰州中小微企业又获得一个好消息—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泰信保业务的通知》,实现“泰信保”业务市域全覆盖,让全市所有小微企业共享财政普惠金融政策红利。

    据悉,为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2016年底,泰州市、区两级财政共同出资,设立初始规模1亿元的信用担保基金,建立起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三方合作的风险分担机制,合力打造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新机制。

    2017年5月,“泰信保”业务在市区范围内正式展开。为让“泰信保”政策红利加速释放,该市又将该业务拓展到靖江、泰兴、兴化三市。“泰信保”业务扩面后,预计年内可为小微企业新增低成本信贷额度10亿元以上。

    金改背景下,泰州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推动更多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泰州抢抓科创板注册制和港交所新政推出机遇,超前对接沟通,因企制宜确定主攻方向,同时构建快捷通道,高频组织活动推进更多优质中小微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做大做强。

    资本市场“泰州板块”正加快崛起。

    “去年,泰州企业上市数量由2018年的11家跃升至16家,新增企业上市数列江苏第三,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该市科创板上市或过会企业数在江苏居第四位。”史立军说。

做好六稳 落实六保
“稳”住经济基本盘 “保”住民生底线
帮助企业渡难关
一揽子措施保市场主体
力保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做好线上技能培训促就业
抓住“就业”这个重中之重
制造业亟待提升产业链韧性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调动各方力量支持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