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牢记关怀嘱托 攻克最后堡垒

—专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

□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 民生周刊 》(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目前,全国10个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县有6个在凉山。

    为确保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凉山州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凉山州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工作方案》等文件。这些方案具体如何执行到位?凉山州近年来脱贫攻坚采取了哪些方式?取得了哪些成效?还面临哪些瓶颈?

    日前,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接受《民生周刊》记者专访时给出了答案。林书成表示,将牢记关怀嘱托,攻克最后堡垒,坚决打赢凉山脱贫攻坚决胜收官之战。

    民生周刊:作为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凉山州,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林书成: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17县市中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深度贫困县,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5万人,2072个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有1350个,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是影响全省乃至全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因素。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凉山重要指示讲话精神为统领,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及省综合帮扶凉山34条支持政策、16条工作措施,整合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一对一”帮扶等资源力量,发挥省派11支综合帮扶工作队、5700多名帮扶干部重要作用,构建形成尽锐出战的指挥作战体系、聚焦聚力的投入保障体系、多方支持的综合帮扶体系、广泛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最严格的督查考核体系,深入实施“七个一批”行动计划和23个扶贫专项,坚持“工作先难后易、掌握主动,退出先易后难、提高质量”思路,连年压茬实施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冬季冲刺,既紧扣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任务精准施策,又扭住解决毒品艾滋、超生多生、失学辍学、陈规陋习等特殊问题一体推进,累计退出贫困村1772个、减贫80.14万人,雷波、甘洛、盐源、木里4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区域性整体贫困落后面貌显著改善,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大凉山在实现社会制度千年跨越的基础上,正在实现社会文明的时代跨越。

    一是人畜混居、偏远闭塞的历史一去不返。把住房安全作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标志,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同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藏区新居等新村新寨项目建设,同步把以交通扶贫作为先导工程,接续实施3轮“交通大会战”,协调直升机吊运大型机械到布拖县康复村阿布洛哈村(彝语,意为“人迹罕至的地方”)现场作业,打通全州通村公路“最后一公里”。统筹推进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三有”全面达标,互联网接入实现退出贫困村全覆盖,彝区群众生产生活实现质的飞跃。

    二是广种薄收、缺吃少穿的历史一去不返。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改变大凉山落后生产耕作方式的一场革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1+X”生态林业、“果薯蔬草药”农牧业+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规划建设118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推行“一村一品”、以购代捐精准脱贫模式,推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州建成林业产业基地2200多万亩,“大凉山”苦荞茶、西昌葡萄、会理石榴、会东烤烟、宁南茧丝、雷波脐橙、盐源苹果、金阳青花椒等形成品牌效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08元、年均增长10%以上,现代农业产业的“星星之火”正点亮广大农村群众的美好未来。

    三是缺医少学、多因致贫的历史一去不返。把解决失学辍学、毒品艾滋、超生多生等特有社会问题作为重中之重,2015年全面推开大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砸锅卖铁”办教育,2016年启动违法生育秩序专项治理,打响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2017年启动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2018年着手解决适龄少年儿童失学辍学问题,一仗接着一仗打,坚决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

    四是扶志扶智、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正在形成。把扶志扶智作为增强群众内生动力能力的核心之举,坚持“看得见的贫困”与“看不见的贫困”一起抓,教育引导群众主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在行政村全覆盖开办农民夜校,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近4年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09.9万人次、创收841.95亿元(贫困户劳动力22.65万人次、创收30.41亿元),实现“就业一人、改变一家”。深入开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好”创建,持续推进“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婚丧嫁娶高额彩礼和铺张浪费等问题集中整治,彝区群众正加快融入现代文明。

    民生周刊:凉山州脱贫攻坚过程中还面临哪些瓶颈?

    林书成:凉山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但由于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尚有7个贫困县、300个贫困村、17.8万贫困人口未摘帽退出。全国10个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县有6个在凉山,贫困发生率最高的6个县有4个在凉山。全省7个未摘帽县、300个未退出贫困村全部在凉山。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体现为“四个重”。

    一是防止返贫任务重。全州有2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保障,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有致贫风险和返贫风险的贫困边缘户、脱贫监测户3万户,既担负着攻克最后堡垒的艰巨任务,同时也面临巩固脱贫成效的严峻考验。

    二是稳定增收任务重。产业发展正处于探索培育阶段,产业支柱尚未全面形成。劳务就业收入不稳定,外出务工群众60%属于季节性务工。村集体经济“小散弱”问题突出,市场化程度低,带动性稳定性还不强。

    三是教育补短任务重。由于过去超生多生存量大,全州现有0—17周岁人口166万人,正处于教育资源需求暴增期,“大班额”“大通铺”等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尚有10个贫困县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考核。

    四是移风易俗任务重。凉山彝区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得到全面改变,但还需持续用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需加大力度,引导易地搬迁群众融入现代文明生活面临考验。

    民生周刊: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凉山州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凉山州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工作方案》等,如何确保方案执行到位?

    林书成: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最后堡垒,疫情防控是凉山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脱贫攻坚是凉山今年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统筹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一起打。我们在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的同时,认真研判形势任务,制定《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工作方案》,把工作目标细化成“十八大行动”,以专项行动确保冲刺清零;制定《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把总决战分解成“五连战”,全覆盖查问题、补短板,一月一战,确保全胜。

    一是从严挂牌督战。严格落实挂牌督战工作要求,对7个未摘帽贫困县、124个有减贫任务的乡、300个贫困村实行挂牌督战,对标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对有减贫任务的乡镇、未退出的贫困村按A类(工作总体滞后)、B类(部分工作滞后)、C类(工作进度正常)进行分类评估,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督战脱贫任务最重的美姑县、布拖县,州级领导定点督战挂牌县、延伸到乡村。第一轮两次督战发现各类问题1148个,责令8名县级领导兼任乡党委第一书记,撤换人岗不适驻村第一书记39名。

    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压实州县领导干部领导责任,州级领导每半月至少督战一次,县级领导每10天至少督战一次,对督战工作进行督查暗访和成效评估,强化过程管理,及时纠偏纠错。压实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包户责任,加强业务培训,防止因政策不清造成工作走偏或延误,确保每月帮扶计划按时完成。压实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每月第一周下沉到村研究当月帮扶重点工作,班子成员每周下沉到村跟踪落实,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集中一周时间到村开展工作,形成全员攻坚合力。

    三是强化战时举措。明确每场战役每项任务均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较真碰硬督,拼尽全力战,未按时完成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对受到问责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扣减目标绩效考核分值等处理,对主要负责人进行提醒、函询、约谈等处理,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州县督战领导赋权明责,对不履职或履职不到位的,州县督战领导可按干部管理权限向州、县党委提出调整或问责建议,对敢于担当担责、工作成效突出、表现优秀的,积极向州、县党委推荐使用。

    民生周刊:在防止返贫和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方面有什么考虑?

    林书成: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怀嘱托,不忘初心使命,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着力建好落实好“四项机制”,立足当前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坚决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着眼长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坚决防止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真正让各族群众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一是脱贫成果回查监测机制。用好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全面排查短板弱项,加强贫困动态监测,防范化解返贫风险。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统筹解决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具体问题。

    二是脱贫人口产业发展机制。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加快建设“1+11+N”现代产业园区,增强带贫益贫功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大力推进消费扶贫,特别是利用好电商等方式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激励贫困群众发展生产。

    三是防止返贫保险保障机制。围绕解决因病因灾返贫问题,完善及时救助、兜底保障、扶贫保险制度,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突发事件、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等引发的已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给予救助。

    四是扶志扶智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定脱贫攻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奖补措施,总结推广以奖代补、星级激励、积分制管理等做法,改进帮扶方式,强化激励约束,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民生周刊: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最重大的任务是对标“补短板”,凉山州农村主要面临哪些短板?具体如何补齐?

    林书成:近年来,我们立足绿色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但由于发展基础差、历史欠账多,凉山农业产业发展短板问题仍较突出。一是农业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好的不多、多的不好”问题突出,区域性主导产业较少,低效产业比重较高。二是农业发展基础较差,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高标准农田占比少,综合生产能力偏低。三是三产融合度低,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低,农业产业链条亟待延伸。四是农业农村人才储备不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

    我们把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作为今年有效补齐凉山农业农村工作短板的重要抓手,着力夯基础强弱项促提升,努力创建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示范州。一是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系统推进大凉山“10+3”产业体系建设,以园区创建为载体,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大力推动宁南蚕桑、会理石榴等优势特色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把凉山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猪产品供应基地,每个县形成一到两个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特色园区。二是抓农业发展基础提升。统筹推进园区水网、田网、路网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建设40余万亩“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标准农田,实现设施农业提档升级。优先在园区发展现代种业、农业装备、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为特色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平台。三是抓特色产业链条培育。围绕优势农产品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运输通道、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站,不断完善特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四是抓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以农村疫情防控为契机,研究制定卫生健康进农村具体规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十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修订完善乡(村)规民约,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四好”创建、“三建四改五洗”,教育引导群众做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公共卫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实现环境改善与脱贫奔康共进,美丽与发展共赢。

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目标不动摇
牢记关怀嘱托 攻克最后堡垒
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
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
中石化:扶贫三十载 岳西奔小康
王炳明:助贫困县教育弯道超车
苏陕协作 脱贫攻坚兄弟情
粤桂结对帮扶 马山甩“穷帽”
三峡新村 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