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确保粮食安全 防疫春耕两不误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 民生周刊 》(

    “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压实地方属地责任,抓紧春耕备耕,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0年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当前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农时不等人。”“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农民和农民工仍占人口相当比例,14亿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中。”

    李克强表示,虽然全国大规模春耕在3月,但南方地区2月底就开始了,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的一半以上,一旦错失时机就补不回来,将会影响全年经济基础和社会稳定。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我国多地目前都已开始抢抓春耕备耕,争取做到防疫春耕两不误。

    保障丰收粮                                                         

    近一段时间以来,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地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在延迟复工、交通封锁等一系列举措之下,疫情固然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在春耕这个特殊时期,交通与人员流动的严格管控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物流受阻,春耕农资供应不足问题成为短期矛盾,同时春耕所需的劳动力、农机作业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遇到阻碍。

    李克强说,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抓好农业生产要分区域,把工作做细做实。“要建立农资点对点保供运输绿色通道,推动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李克强强调,“这件事要作为急事来抓,决不能让主要农资出现短缺。”

    在我国,省份之间,城市之间,农村之间的情况都千差万别。“农村和城市人口密集程度情况不同,疫情防控措施也应该分类细化。”李克强说,“要引导农民从南到北抓紧做好春耕备耕,在防疫过程中进行科学分类指导,确保春耕备耕有序开展,也要加强越冬作物田间管理。”

    李克强还强调,必须给农民释放明确信号: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视情可适当提高。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

    有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创下历史新高,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对此表示,我国粮食供给总量是充裕的,但我国粮食安全形势非高枕无忧,粮食生产能力基础并不稳固。“十几亿人要吃饭,这是我们最大的国情,粮食产量滑下去容易、提上来难,供求吃紧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整个大局。多少年的经验表明,经济形势越复杂,越要稳住农业、稳住粮食。”

    《民生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强调,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当天会议还决定,要抓好畜禽生产。对重点地区损失较大的家禽养殖场户给予延长还贷期限、放宽贷款担保等政策支持。推动屠宰企业与养殖场户对接。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将养殖场户贷款贴息补助范围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为500头以上。“要加快解决畜禽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对畜产品企业和养殖大户扶持力度。”李克强说,“支持规模养殖,同时增加冻猪肉国家收储。”

    “当前农业生产到了关键时期,该出的政策要尽快出,同时做好政策储备。”李克强要求,“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压实地方属地责任,抓紧春耕备耕,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

    各地备耕忙

    黑龙江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高达1433.8万公顷,粮食产量高达7503万吨,约为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3%。

    眼下,黑龙江省已经进入备耕阶段。近日,在该省黑河市孙吴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张德顺每天都会通过手机微信群,为农民们做线上防疫知识宣讲。张德顺说:“孙吴县11个乡镇的农民到了春天都会向我们咨询气候预测、农药化肥价格走势、农资应用等生产问题。”

    今年,孙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26名技术人员实施“包管乡镇”策略,技术人员与各乡镇农民直接对接,利用互联网建立微信群,与农民们进行线上沟通,帮助农民谋划今年的农业生产,在种植作物、采购种子、选购化肥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并帮助农民和种子、化肥经销商通过微信进行线上交流和采购。

    面对疫情,张德顺给农民朋友提了几点建议:“首先是尽量做到少出门、不出门,在家里可以了解学习关于农业生产的政策。其次要广泛利用互联网向农业技术人员做好生产技术咨询。最后,改变传统的农用物资采购策略,通过网上订货方式选购种子和化肥。”

    当地农民听取了张德顺给的建议,多在网上订购了大豆种子。“疫情期间,很多企业为了方便我们购买农资,都建立了微信群,直接在群里订货,送货到家,方便又安全!”当地农民表示。

    在山东省,各地也都在统筹防疫与农事,多举措、多保障、多服务、多创新,防控疫情的同时,保障农业生产有序“开篇”,确保增收不打折。

    济南市的一些温室大棚内,为防控疫情,有些公司并未让多数员工复工,而是通过标准化生产和技术突破,育苗采用自动化播种代替人工,实现产能最大化。在菏泽定陶区,为减少现场指导直接接触带来的防控风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充分利用微信、短信、电话、云上智农和农技推广APP等现代化的手段,尽量以不见面的方式推行在线技术指导、在线答疑、在线培训,同时加强了对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规模化生产主体的指导服务,远程指导农户科学春耕。

    在四川成都邛崃市大同镇陶坝村一片果园上方,一架无人机往来盘旋,短短10多分钟,就完成了40多亩砂糖橘的病虫害防护喷洒作业。在特殊时期,邛崃利用大数据、无人机等科技手段,不仅实现了高效率、科技化生产,还能有效防止因春耕生产引起的人群聚集。

    疫情当前,我国各地都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样的方式助力春耕备耕,真正做到了“防疫不松懈,春耕不耽搁”。

确保粮食安全 防疫春耕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