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我国遴选18个农村公共服务案例

□ 《民生周刊》记者 张兵 《 民生周刊 》(

    “首批案例反映了各地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实践的新探索,旨在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涌现出更多典型。”     

    实现乡村振兴,公共服务是基础。现阶段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中央明确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四个优先”,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便在其中。

    全国各地创新探索,因地制宜建标准、建体系,涌现出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经验。12月9日,全国首批18个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在北京发布。

    “里子”工程

    “首批案例反映了各地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实践的新探索,旨在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涌现出更多典型。”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说。

    当天下午,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开班,全国共百名学员参加培训,这些学员均是各地“农口”的专家、官员。

    为落实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改委于6月启动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征集活动,共收到各地报送案例近百个,最后确定首批18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案例涵盖农村医疗、养老、文化、社会保障、留守儿童关爱、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遴选一批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方面的典型案例,总结提炼基层实践探索,推出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模式,推动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介绍。

    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是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短板。公共服务供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里子”工程。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发展“四个优先”,强调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8个典型案例

    首批18个典型案例集中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方面,上海市奉贤区以农村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模式。

    “四堂间”利用农村地区闲置的宅基房屋,通过基础设施改造,以“政府牵头、社会赞助、村委负责、老人自愿”机制,为本宅基独居、高龄、困难等老年人打造“吃饭的饭堂、聊天的客堂、学习的学堂、议事的厅堂”,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实现农村老年人“家门口”快乐养老。

    “奉贤区首创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养老模式,成为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的有效补充。”奉贤区民政局副局长周斌说,“让更多农村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原居安老’,满足他们‘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养老情结。”

    截至2018年底,奉贤区总计建设完成321家“四堂间”。根据规划,“十三五”末期,奉贤区将建设完成500家“四堂间”,覆盖全区村委会。

    便民服务体系也是农村公共服务内容之一。浙江省诸暨市纵横打通市镇村三级信息孤岛,并以“一证通办”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做到数据流与业务流同步,实现数据互换、共享共用。

    “一证通办应用已扩面扩容,扩面就是扩大应用到多个领域,如教育、法院等;扩容就是可通过一证通办系统办理更多事项。”诸暨市政务服务办副主任陆建勇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通俗讲,就是打破部门壁垒、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民生事项实现凭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达到企业群众办事省心省力省时省钱,减少证明材料,创建‘无证明’城市。”

    “以居民身份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归集和抓取信息数据,以电子公章和电子档案来减少办事材料和环节,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达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省心省力省时省钱的目标。”陆建勇说。

    三大板块下足功夫

    首批18个典型案例中涉及农村医疗有3个,北京平谷“医养联动”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构建区、镇乡街道、村和家庭四级医养联动机制;山西宁武按照县乡医疗一体化思路,基本建成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威海文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让专家坐诊带教、医生下乡入户、药品直送家门,使农民群众“近不出村、远不出镇”。

    福建省莆田市地处沿海发达地区,常年在外经商办企的莆田人近百万,留守子女多由祖父母或委托监护人看护,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近年来,莆田市探索“网格+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采取规范化、精准化、多样化、社会化等多种方式,构建了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爱救助保护体系,打通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最后一公里”。

    对于下一年的工作计划,莆田市民政局长张宗贤思路清晰: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20年底,市级力争打造一个集养、治、教、康于一体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孤弃儿童;县区一级至少有一个开展儿童福利工作的实体机构,实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全市拟新增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费100万元以上,用于网格化系统升级、购买服务、培育儿童福利类社会组织等。

    “明年特色关爱服务再完善,进一步完善‘网格+留守儿童’关爱模式,借助网格中心平台,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健康、户籍、生活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衔接,有效解决,实现闭环管理。”张宗贤说。

    18个典型案例还包括河南新郑从“送戏”到“种戏养戏”,建立乡村戏曲服务平台和机制,激活本地戏曲文化资源,培养本地戏剧人才,扩大和巩固地方戏剧基础。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发改委社会所社会事业研究室副主任李璐认为,在乡镇振兴的大背景下,要建设好农村,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水平也不能落下。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和文化三大板块上,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久久为功地持续建设,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新基建是数字时代的信息高速公路
我国遴选18个农村公共服务案例
二手新能源汽车:“我太难了”
日照岚山区:扶“贫中贫”攻“坚中坚”
国家卫健委:深入推进健康扶贫
流转的土地“唱山歌”
家庭医生守护群众健康
唤醒青少年探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