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佤族自治县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直过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谱写了“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的新篇章。
“村村寨寨嗨,打起鼓,敲起锣 ,阿佤唱新歌;共产党光辉照边疆,山笑水笑人欢乐;社会主义好嗨,架起幸福桥……”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出了一个跨越千年的民族—佤族的真实生活。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的现场,有一位来自云南西盟县少数民族地区“特殊”观礼者—岩克姆,在大阅兵之前,他刚刚领取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奖”。
之所以说岩克姆“特殊”,是因为在69年前,他的外公拉勐作为佤族部落头人代表,受邀参加了1950年国庆周年庆典,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历经半个多世纪,祖孙俩先后受到相同的礼遇,但共和国早已历经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代表、拉勐后人,有幸见证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盛典,并代表西盟县领取这个奖项,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现任西盟县政协党组副书记的岩克姆对《民生周刊》记者说。
对话 翻开民族团结新篇章
地处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县内居住着佤族、拉祜族和傣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6%,其中佤族人口占71.5%。因高山阻隔,千百年来,这个“住在山上”的民族一直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解放初期,西盟佤山各族人民过着刀耕火种、男猎女织和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饥一顿饱一顿的贫穷生活,生病只能靠“巴猜”祈求上天,住着破旧的茅草屋,走的是泥泞的羊肠小道……
此外,由于遭受了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构筑了牢固的心理防线——轻易不离开自己的寨子,不相信外面的人,更不接受外人的进入。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让少数民族尽快融入祖国大家庭,1950年,党中央邀请各少数民族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周年典礼。当时,作为西盟佤族的头人,拉勐就接到了这个邀请。
“对于这个邀请,当时整个普洱地区都没有一个民族积极响应。澜沧县委专门成立了动员民族代表进京观礼的工作组,工作组同志对拉勐反复劝说,不厌其烦地讲解新中国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看到共产党的干部如此坦诚、实在,拉勐终于打消了之前的顾虑,决定前往北京。”岩克姆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
进京途中,拉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尊重和悉心关爱。感动之余,他也逐渐开始认识这个新生的政权。
1950年10月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拉勐等少数民族观礼团成员。其间,毛主席与拉勐有这样一段具有历史意义的对话,毛主席握住拉勐的手倾情地说:“听说你们佧佤民族(佤族过去叫佧佤民族,60年代后改为佤族)有个砍人头祭祖的习俗,你们能不能改?用老虎头或者其他动物的头都可以。”拉姆说:“不行不行,我们不能改,这是我们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毛主席回应:“这是个问题,既然现在不能改,那你能不能去给部落亲宗商量商量能不能改?用其他的方式代替。”
从遥远西南边疆走到祖国心脏,再经过亲身与领袖们面对面交谈,拉勐的心底对新政权有了认同。“他走出去的这一步,也是把我们一个原始部落带入文明社会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我们佤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第一步。”岩克姆说。
1951年元旦,普洱地委在宁洱红场召开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与会的佤族、傣族、拉祜族等26个民族的300多位代表按佤族传统歃血为盟,立碑明誓,许下了“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铿锵诺言,立下了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第一碑”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3种文字、26个民族、47个签名,翻开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新一页。
跨越 一步跨入新社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盟被确立为“直过区”,通过大力发展生产,组织互助合作途径,实现了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千年跨越。
“过去我们佤族是非常落后的,可以说是没吃的没穿的,住的是风一吹就倒的茅草房,非常艰苦,就在20年前,我们还在辛苦地抓温饱问题。而如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了解,西盟县于1956年开通第一条公路,1978年,全县公路才100多公里,如今,县域内公路已达到2000多公里。“路已经修到了村村寨寨,不但县里通了,而且乡里通了柏油路,村里通了水泥路……到今年年底,我们全县已经可以达到硬路户户通。”谈及家乡变化之大,岩克姆难掩内心的激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盟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县贫困人口从31146人减至1106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45%,走出了一条具有西盟特色的“直过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谱写了“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的新篇章。
2019年4月30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西盟县退出贫困序列,率先在“直过民族”地区实现脱贫摘帽。
传承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西盟县更致力于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引导全县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爱国爱党、维护稳定的模范,塑造团结进步、和谐奋进的西盟新形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70年来,西盟县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切都得益于西盟佤山各族人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岩克姆动情地说。
如今的西盟不仅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典型的民族“直过”县、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同时也是阿佤人民唱新歌诞生地、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特色城镇化建设典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脱贫攻坚战前沿阵地。此外,在今年10月扶贫日系列论坛上,西盟县更是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的殊荣。
谈及对未来的愿景,岩克姆表示:“作为拉勐的后代,我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和‘拉勐精神’的责任和使命,要带头把民族团结的路子走好,把我们民族的故事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