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潜心传承土布装裱遗产

□ 《民生周刊》记者 张兵 《 民生周刊 》(

    “无比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中国成为世界文化大国的地位,也使得我们的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十一长假,在常德市武陵区建设路的老西门,土布装裱传承人盛和雄向来宾热情介绍着他的一些艺术理念,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礼赞新中国。

    “作为一名传承人,只有了解,才能热爱,才能把祖先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盛和雄告诉记者,“无比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中国成为世界文化大国的地位,也使得我们的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土布装裱第一人

    “三分画七分裱,经过高手装裱的作品,不仅使字画便于流传和保存,往往会增添一种新的艺术意境”“装裱一定要讲究创新,讲究突破”“丝绸装裱所用丝绸是动物纤维,易长虫,我请人代工织就的土布构成是植物纤维,可以保存数百年,着色还能满足不同的审美要求”,在装裱业内,盛和雄的许多观点永远不落俗套。

    常德市政府为了鼓励传统文化的传承,专门为盛和雄等传承人免费提供工作室,从2018年1月开始,盛和雄在这个工作室创作、手把手教徒弟。

    土布装裱是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和雄被誉为挖掘传承土布装裱第一人。作为传承人,盛和雄一直在思考,现代装裱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手工装裱面临人才断代、技艺乏新等问题,土布装裱该何去何从?

    据介绍,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土布装裱古来有之。土布即采用原始的纺织工艺制作的纯棉织布,具有抗拉伸、吸水性强、不易被虫蛀等特点,其特点在经过无数次破坏性试验后(包括太阳暴晒、水浸泡、揉搓等)得到证实,视觉感受厚重古朴、端庄素雅,装裱款式变化无穷。

    “书画装裱发展至今,由于地域不同形成多元风格,但万变不离其宗,传承装裱文化的思路不会变,发扬、继承、改进、挖掘,成了后人臂上之重任。”上世纪70年代末,十六七岁的盛和雄拜师学艺,爱上土布装裱,至今满怀深情。

    盛和雄自初中起爱好美术,常给学校画画写写。在常德市水表工业公司担任工会宣传干事后,他和装裱一行结缘,常跑商店、书店和图书馆,收集各种服装色彩、图案花纹和配料方法。

    在益阳工艺美术大学色彩专业进修一年后,盛和雄又自学《书画装裱技法》《书画装潢学》《中国字画装裱》等有关书籍,整理了从唐代到近代的一部分装裱资料,并自费到北京、上海等地求教于名师,受到很大启发。

    创新装裱工艺

    盛和雄认为,传统的装裱无论是京裱,还是苏裱,总是雅致有余,时代感不足,而当下的书法、绘画的风格普遍呈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感染力,色彩粗犷,耐人寻味。如何使装裱艺术与新的画风、书风相适应,这就必须大胆改革装裱工艺。

    从北京荣宝斋的麻布装裱镶边,盛和雄联想到用家乡土布装裱的新工艺。他自费购买了一批湘西土家族的土布和当地农村的土布,利用业余时间做试验。从染色、清洗,到晾干、装裱,要经过10多道工序,常常忙到深夜。

    为了提高装裱质量,他还经常做些破坏性试验,如日晒、雨淋、夜露等,苦心琢磨装裱材料的科学配比方案。经过上百次试验,达到了平、软、光的工艺要求,获得比较理想的配比效果。实践证明,土布装裱的附着力比锦绫的还要强。

    挖掘久远土布装裱艺术,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使之开出一朵远古风貌装裱之花,这是盛和雄与师傅李长庚共同的传承思路。在传承与突破中寻找出路,盛和雄不断思考改良,精心布局,让土布装裱“土”而不俗,彰显出厚重古朴。

    为了找到土布原料,他带上老土布走访河北邯郸、江苏等地找传统织布厂,被告知虽然织得出来但苦于没有老的设备。他又踏访贵州偏远山区,终于购得一台老式手工织布机,聘请数位当地织工,总算织成了一批纯朴原味的土布。

    纺纱、织布、染布、捶打、托布……盛和雄醉心投入土布装裱的复杂工艺,常常一幅字画装裱下来,盛和雄需要耗费大半个月时间。

    “土胜锦”

    当盛和雄的土布装裱首次亮相省城展出,大多数人认为太土气,仅有一些大家认为新鲜,翻阅历史才发现土布装裱古已有之,便鼓励盛和雄继续改良,提升工艺。

    盛和雄的土布装裱作品布局精巧、厚重凝练、久不脱色、平整柔软,受到全国书画大家的喜爱。范曾特别题词“土胜锦”,赞赏其土布装裱技艺。刘炳森题词作品经盛和雄土布装裱,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友人,被赞“如此精美的装裱工艺只能在中国见到”。

    1988年,美籍华人、著名书法家潘力生题赠邓小平同志一副对联“忧乐关天下,安危系一身”,北京书画界将装裱工作交与盛和雄,他反复揣摩对联的韵味与深义,几易装裱方案,终于不负重托,效果甚佳。

    盛和雄人生经历坎坷,下岗经商,几经浮沉,但他对土布装裱的炙热之心从未褪去,他教导子女“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他的家中,三层楼挂满了土布装裱的字画,书香四溢的氛围熏染着全家人。盛和雄时常在想,人活一辈子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留下些什么呢?精神财富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

    在当下书画热、收藏热的推动下,装裱业快速发展,但很多画室、画店使用了装裱机,15分钟即可装裱一张画。但装裱机干的是“粗活儿”,那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书画,还是要靠手工装裱。历代书画珍品,如已糟朽破碎,一经出神入化的精心装裱,则犹如枯木逢春,再现光芒。

    “作为一门传统手艺,装裱业出现了人才断代,很多画店因找不到合适的手艺人,而不敢把名画拿出去装裱。”刚过花甲的盛和雄雄心勃勃,“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出一本土布装裱的书,把工艺流程用图文方式流传下来,同时,做一次全国大型土布装裱艺术展。”

我和新中国在一起
三尺讲台绘出人生华章
咱赶上了智慧农业
年轻时的梦想都实现了
有了房子真踏实
为儿科学奋斗了一辈子
扶贫同心造富百姓
潜心传承土布装裱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