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王潮歌:《只有峨眉山》开创戏剧幻城

□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 民生周刊 》(

    开场云雾缭绕,场景不断转换,故事一个接一个,观者心随剧动,沉浸其间。这是《民生周刊》记者8月中旬观看《只有峨眉山》时的感受,而这正是导演王潮歌想要达到的效果,即戏剧幻城。

    从印象系列、又见系列,到今天的只有系列,10多年间,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王潮歌不断颠覆,不断创新。

    王潮歌说,印象系列是惊鸿一瞥,又见系列则注重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演进、矛盾和冲突,在此过程中试图让一个故事变得清晰,而戏剧幻城又不同,它是兼而有之的。

    小故事  大道理

    生活之中看似稀松平常的故事,通过王潮歌的戏剧处理后却引人深思。比如,戏中有一个女孩和老太太的对话。女孩在生活中遭遇不顺,试图轻生,在爬向峨眉山金顶的路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说到自己的身世,讲了许多故事。她告诉女孩,自己过得很幸福、很知足,因为在她看来,这样的人生并不坎坷。女孩猛然醒悟,长跪不起。

    故事源于王潮歌在峨眉山顶摄身崖前的思考。在那里,曾有人纵身一跃,消失在浓雾之中。每次站在那里,王潮歌都在想,究竟遭遇多大的委屈、多大的困难,让一个人选择放弃生命?

    在她看来,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苦和灾难,于是有了上面的故事。

    再如,剧中关于峨眉山背夫的故事,讲述了千百年来,山上的一切都是靠背夫一篓一篓背上去的。即便在今天,在峨眉山旅游时,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负重前行,休息的时候人坐不下去,只能用提竿抵住箩筐减轻负担,佝偻在那里。

    但细细品味,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背夫”?你有没有背负一个企业的命运?你有没有背负绩效考核?你有没有背负房贷?你有没有背负照顾年迈父母、年少孩子的重担?你有没有背负让爱人快乐?

    剧中的背夫既具体又抽象,这样的比喻极具现实感,直抵人心,引发共鸣。

    随剧而动

    故事不断转换,人也随剧而动。观看《只有峨眉山》,人不是静坐在剧场某个座位,因为场景在不断转换。

    走着走着,观众会突然置身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废旧村庄,半截简陋的红砖墙、煤油灯、自行车、桌子、旧床……在声光转换中,人慢慢回到几十年前,回到当年的生活场景,看见当时的村民,不知不觉地走了心。

    戏剧没有到此为止,当你还在故事中,突然发现穿越到了真实的村庄和几十年前的故事。

    《只有峨眉山》有3个场景,分为云之上、云之中、云之下。室内剧场叫云之上,有6个空间,每个空间都能让人穿梭行进。离开“云之上剧场”后,还可以进入“云之下剧场”,一个有395个房间的真实的旧村—高河村。

    把旧村改造成剧场非常不易,加固费用远远高于重建。王潮歌说:“我知道重建容易,但重建建不出时代的包浆,建不出那么多人曾经的历史。” 

    从村头小路进去,穿过竹林,穿越时空,层层迈进,仿佛剥开了一个曾经熟悉的村庄不为人知的一面,会看到村里发生过的最隐秘的故事,那些欲望、悲欢,让人五味杂陈。

    公演后,将开放“云之中剧场”。剧场由一个偌大景观区做成,有很多覆盖着瓦的白墙,瓦边团团云雾。观众从下车到剧场的过程中,戏剧已开始。

    颠覆过往

    戏剧戏剧,就是演员演、观众看。但由云之上、云之中、云之下3个剧场组成的戏剧幻城,早已突破了这些。

    《只有峨眉山》打破了室内表演和静态观看的传统戏剧演出模式,观众在剧场中行进式体验观看“没有演员的表演”,在时空穿梭中感受“人间天上”的奇妙漫游。

    王潮歌说,整个戏剧幻城开创了新的表演方法或观演方法,不同于剧场也不同于主题公园,“更趋向于我们对一个地方、一个时间、一个故事的理解。”

    王潮歌一直在创新,颠覆过往。“抄袭自己是耍流氓,抄袭别人就是臭流氓。”在很多场合,王潮歌表达过这一观点。

    2003年,她在桂林导演的博鳌论坛旅游分论坛开幕式晚会,开创了中国人自己的文旅演出新模式“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她也被誉为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

    《印象刘三姐》中,用了6个村的渔民做演员,观众看见在12座山峰围合下的一个场域里,几百个渔民点着渔火,划着筏子,跟鹭鸶一起看月亮,场景如诗如画、美轮美奂。

    《印象丽江》则不一样,在海拔3100米的高原上,搭建一个没有灯光的露天剧场,200多名当地演员在玉龙雪山下用最质朴的情怀演绎震撼心灵的作品。

    印象系列都是真山真水实景演出,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全国各地几十个城市纷纷前来洽谈引进“印象”品牌。但是,王潮歌却终结了印象系列。2013年,她推出全新室内情境体验模式的“又见系列”,第一场演出选择在平遥古城。

    北方冬天冷,观众不可能在室外观看,怎么办?首先是场景转向室内。转到室内后,没有惊艳的山水风景,怎么呈现?王潮歌选择讲好故事,一个能呈现当地文化的故事,一个感人而有戏剧浓度的故事。

    就是从《又见平遥》开始,她颠覆了对演出的惯常认识,在表演空间、导表关系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演员是导演的一部分,观众也要导入、要设计。”王潮歌表示,观众走到哪儿、看到什么、跟演员怎样互动,这些都是她作为导演可以做的。

    王潮歌说,印象系列是在山水之间,讲求的是大自然、演员、观众三位一体。又见系列更深层次地扎入当地文化,然后把故事、价值观呈现在观众面前。

    作为艺术家,王潮歌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件作品都试图探讨一个问题。从创作又见系列开始,她不仅是总导演,还是项目总构架师、总编剧、建筑指导、音乐指导、市场监测。

    《只有峨眉山》项目占地约8万平方米,将剧场与周边原生态村落有机融合,实景村落剧场完整保留了26个院落,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保留了原来的样貌。

    大戏即将拉开序幕,美丽的峨眉山等着你去探索和挖掘。

王潮歌:《只有峨眉山》开创戏剧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