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西柏坡:明灯点亮新中国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 民生周刊 》(

    在巍巍太行山脚下的小村庄,从沕沕水水电站传来的电流点亮了新中国第一盏灯,照亮了国家走向新生的历程。

    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纪念馆前,矗立着一组题为赶考的五大书记群像。在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5位书记脚下,“西柏坡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11个金色大字光芒夺目。

    70年前,在巍巍太行山脚下的小村庄,从沕沕水水电站传来的电流点亮了新中国第一盏灯,照亮了国家走向新生的历程。70年间,电力,从稀缺资源到必备品,从一切为了前线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座座铁塔、纵横的银线,描绘了新中国电力事业的壮美画卷。

    老电工闫青海

    平山县西柏坡村党支部前副书记闫青海,是西柏坡村的第一位电力工人。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回忆起20世纪60年代做电工时的经历不住慨叹,“那时当电工是很自豪的事!”

    村里通电后,闫青海的主要工作是看管和维护一台电动抽水泵,那几乎是村里唯一的电动设备。当时,村民家里只有一盏灯泡,挨家挨户收电费是闫青海最常做的事。

    早些年村里经常停电,尤其是刮风下雨天,村民家的灯灭了,闫青海就得马上处理,哪怕是半夜。

    作为一名老党员,闫青海经常和大家说,做电工不能怕吃苦,要有耐心,这是个细致活儿,心里要始终想着为人民服务。

    1978年,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修好,一台崭新的15千伏安变压器专门给纪念馆供电。

    西柏坡纪念馆对外开放,一批批游人从全国各地而来。红色旅游让村民们嗅到了商机,有人在纪念馆前支起小摊卖茶水,妇女们农闲时,将黑枣、柿子、鱼虾拿到景区卖,一天收入比壮劳力的工资还多。

    闫青海说,村民的生活改善还是要靠电。1995年,当时的平山县供电局把村里的老旧线路都更换了,安上了电表,电压不低了,不用稳压器,家里的电视也能看了。1998年,村里开始农网改造,电力设备得到很大提升。

    供电足了,开饭店、盖宾馆、搞加工,都能顺利地用电,村里经济红火起来。闫青海和老伴也开起了农家乐。

    到了2005年,村里用电量大了。供电所的同志经常排查线路,谁家装了几台空调、用了多少度电,他们如数家珍。

    闫青海说,后来,西柏坡村被列为平山县新农村电气化首批试点村。电杆都换成了10米高的水泥杆,变压器也从50千伏安换成150千伏安,街道都装上了路灯。“敞亮了,看着就舒心。”闫青海说。

    靠着红色旅游资源,村里80%的人家开起了饭店和宾馆。到旅游旺季,大一些的饭店一天流水就有一万多元,一个月电费就要交几千元。

    “以前光做饭烧水用电磁炉、电水壶,现在取暖也要用电暖器,彻底不冒烟了。天冷了,一插电就能取暖,干净又方便。这好日子啊,越过越有盼头!” 闫青海说。

    新中国水电摇篮

    从西柏坡往西南行进50公里,新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沕沕水水电站静静地伫立在太行山深处。

    斑驳的厂房墙面上,“人民电业为人民”几个大字遒劲有力,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电力故事,西柏坡的电力发展正是新中国电力发展的生动写照。

    1948年7月的一天,一条电力线路从沕沕水水电站架设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驻地大院,太行山山坳中的西柏坡第一次被电灯照亮。

    沕沕水水电站的建成投运解决了党中央在西柏坡的生活和办公用电,还为当时迁到河北平山县的解放军第33兵工厂提供了生产用电,改变了炮弹等兵器生产全靠人工操作的落后状况,将兵工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了30多倍。

    以沕沕水水电站发出的电力为动力,党中央发出了指挥三大战役的408封电报。

    1958年,沕沕水水电站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用电需求,于是,岗南电站随岗南水库一同开始建设,分别于1960年、1961年投运两台单机容量1.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又于1968年加装一台1.1万千瓦的抽水蓄能机组,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两个新中国第一,赋予西柏坡这个新中国水电摇篮特别的意义。

    第一台抽蓄机组的建设为我国抽蓄电站发展开山辟路。很多此后建设的抽蓄机组技术人员都到岗南参观学习。

    正是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让新中国电力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让电力的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1962年,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成立供电局,成为国网平山县供电公司的前身。1970年,西柏坡电网主干线架通。1990年,平山县实现了村村通电。

    1993年,西柏坡发电厂首台3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运,如今已发展成装机容量252万千瓦的河北省南部电网最大火力发电厂。

    电力供应能力的飞跃释放了无限的发展热情。1998年至今,平山县全社会用电量从3亿千瓦时增长为34亿千瓦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山县供电公司投资8.5亿元进行电网建设改造,将电网供电能力提升一倍以上。如今,平山县已形成了一座500千伏变电站、两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和17座35千伏变电站的网架结构。   

    推动老区绿色发展

    1979年,西柏坡村的电工换成了闫兰义,那时村里已经架起了木杆线路,初具规模的山村线路还不稳定。

    闫兰义刚工作时,农网水平还很落后,常常出问题,他几乎每晚都在各家各户间奔忙。

    当电力事业的接力棒传到闫龙龙手中时,供电服务的理念和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作为西柏坡第三代电力工人,闫龙龙是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金牌台区经理。

    “除了为用户解决问题,还要从各方面提升用户的用电体验。手机APP上可以将信息及时发布,用电问题及时报修,还有实时咨询等功能,这都可以更好地提升客户的用电体验。” 闫龙龙说。

    如今,一部小小的手机就可以把闫龙龙和村民连在一起。他还是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成员,他把村里客户分类,空巢老人、军属……隔三岔五上门看望。村里人都知道,只要和电有关的事,找他准没错。

    在闫龙龙看来,现在的电力人不断向着接电快、停电少、服务好、运营优的目标迈进。

    闫青海、闫兰义和闫龙龙,新中国电力事业的变迁在三代人身上演进着,也折射出百姓电力需求的不断变化。考题常常更新,电力人的担当始终不变。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河北省划出了一道道“生态红线”。电力行业开展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清洁供暖、电能替代等一系列工作,推动了革命老区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2012年,西柏坡发电厂完成4台30万千瓦机组的增容提效改造,实现向平山县全部城区供热,替代了城区所有燃煤小锅炉。

    2018年,两台60万千瓦机组开始向石家庄供热,供热面积达3800万平方米,成为石家庄最大的热源点,占石家庄供热面积的1/4。同时,电厂于2013年完成脱硫提效改造,于2015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2017、2018年,国网平山县供电公司完成共60个村、7158户居民和302个企事业单位的煤改电工程,减少标准煤燃烧9万多吨。

    2017和2018年,西柏坡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举办重大活动百余场。闫龙龙说,电力安全可靠的供应,为西柏坡完成好每一次重大任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电亮幸福生活
青海:绿色电流送全国
西柏坡:明灯点亮新中国
下党乡:“五无乡”产业兴
于营村:农光融合助脱贫
边境小城 万家灯火
中国电力绿色转型
电企出海:输送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