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优秀的父母要有农民心态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 民生周刊 》(

    “庄稼长得不好,农民会指责这个庄稼和农作物吗?他不会的,他一定会想,这是我没养好,我可能不懂它的习性,是我有问题。”

    要不要上早教班?怎么选幼儿园?幼升小怎么办?……孩子一出生,各种育儿焦虑随之而来。吃喝拉撒之外,更让家长揪心的是,怎样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在各种“推娃”中,很多家长已经离真正的家庭教育越来越远。而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快乐童年被剥夺,身心疲惫。

    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促进儿童成长?什么样的父母才是真正优秀的父母?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专访了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

    民生周刊:相对于学校教育等,家庭教育有什么特殊之处?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什么?

    康丽颖: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学来进行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养育,在养中育。养育要求父母陪伴孩子,在养的基础上把他育好。这里的“养”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照料、抚养,把孩子身体养好,同时也得让他心理健康,也就是心理抚育。还有一些社会性的品质,也要通过“养”让他具备。

    在家庭中所开展的教导工作就是要把孩子先天的本能或者原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以这个为基础引导孩子发展。比如探究,孩子对什么事好奇。另外是艺术表现,几乎所有孩子都是一听见音乐声响起,就开始随着节奏动,这是与生俱来的,要引导。

    此外,孩子身上好的或者是社会希望在孩子身上所达成的品质,我们要对他进行塑造。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做人教育和品德教育。

    民生周刊:在您看来,这种养育应该如何进行?怎样才能促进儿童成长?

    康丽颖:我觉得应该是顺势而养、乘势而育、纠偏而行。顺势而养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的独特性,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给孩子提供最适合他发展的养育。但是,教育是要在爱和约束之间达成平衡,所以要乘势而育,根据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抓住孩子的个性特点,抓住发展的机会,捕捉教育最好的契机,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当孩子发展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要去纠正,这就是教育的消解路径,干预矫正。

    民生周刊:您觉得现在我国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什么问题?

    康丽颖:很多家长缺乏一种自觉的教育意识,也有家长想把孩子教好,但缺乏正确的认知,也缺乏专业化的训练,沿袭着家庭内部的经验传承,而这种经验传承很多是有问题的。

    还有些父母经常会被一些教育口号搞得很迷茫,比如解放孩子。很多父母说我不能管孩子,一管就束缚他的创造力,约束他了。所以解放孩子等于放任自流,让孩子野蛮生长。

    还有的家长听专家说要满足儿童的需要,就不加判断和选择地满足需要。比如,孩子想在家睡觉,不去学校,就可以躺在床上睡大觉。现在家庭教育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家长在教育观念、意识、教育能力、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一些困扰。

    民生周刊:《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较焦虑或者非常焦虑,您怎么看?家长焦虑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康丽颖:我觉得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想把家庭建设、家庭取得成就的责任转到孩子身上,因为他们小的时候也被父母这么期待过。有一些家长可能没有满足期待,就想生个孩子,让孩子光宗耀祖。

    中国父母特别爱孩子,达到了忘我境界,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子关系紧张。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过程中,并非所有孩子都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但中国家长的攀比心是比较严重的,在攀比过程中大家永远无法满足。

    过去家里多子女,父母不会刻意逼所有的孩子,因为老大不行,可能老二行,老二不行,老三行,只要一个有出息,这个家就可以了。现在少子化,一个家庭可能就一个孩子,他要是不行,我们家就毁了,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另外,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些社会结构性紧张和压力会向家庭转移。比如,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招聘都看学历,这些用人标准也会诱发家庭教育紧张。

    民生周刊:根据您的研究,优秀的父母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康丽颖:我做了一些研究,概括出了10条。优秀的父母应该有一种自觉的教育意识,应该有健康的人格和心态,比如乐观向上。做父母,是言传身教,要创设好的环境,给孩子提供一个好榜样,所以优秀的父母要言行一致、率先垂范。

    二孩政策放开之后,有些家庭会有两个孩子,父母要公平公正,尽可能一视同仁。父母要有好的生活习惯,要学会鼓励和夸奖孩子,要善解孩子的意思,还要学会反思。

    父母要有一种农民的心态,比如这个庄稼长得不好,农民会指责这个庄稼和农作物吗?他不会的,他一定会想,这是我没养好,我可能不懂它的习性,是我有问题。再有一点,父母要在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建立平衡,优秀的职业人不等于优秀的父母。

    民生周刊: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怎样分配角色?如何从自然父母走向优秀父母?

    康丽颖:第一,父母都要成为自觉的教育者。第二,父母要成为家庭教育的合作伙伴。第三,不要在孩子成长中缺席。第四,做到真正意义的陪伴。

    在传统社会,父亲是家庭的养家人,母亲是持家人。男主外,女主内,那个时候父亲并不是缺席,而是无奈的选择。现代社会不是这样,父亲母亲大部分在城市都有职业生活,我们在文化上可能还延续的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是需要调适的,而且父亲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还有,父母要做到真正意义的陪伴。很多家庭状态是这样的,你拿一个手机,我拿一个平板电脑,孩子在写作业。虽然是放假,我们都在家,各干各的,这不叫陪伴。

    所谓陪伴一定要有面对面互动,有沟通、交流、共同的话题。父母应该放下手机和电子产品,跟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游戏,一起踏青,一起奔跑,一起培养一种共同的爱好。

跨越焦虑 成为更好家长
育儿焦虑:从出生开始
游戏、早恋、叛逆 ,家长的烦恼
父亲的角色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谁来支持家庭教育?
优秀的父母要有农民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