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兰考脱贫之后

□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 民生周刊 》(

    “兰考虽然脱贫摘帽了,但距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掉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兰考,激励亿万人奋进的焦裕禄精神在这里诞生,这里也是脱贫攻坚重地,它的每一步变化都牵动各方关注。

    2014年,兰考县委、县政府作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承诺。兰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兰考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

    2017年3月,兰考率先脱贫摘帽。在兰考,每一种“反贫困”的方法背后都有兰考人迎难而上的拼劲,从上到下,兰考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脱贫力量。

    村子变了 人回来了

    张庄村,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曾是兰考最大的风口。2014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备受鼓舞的张庄人苦干实干,于2017年脱贫。当年,张庄村把村里的主干道命名为幸福路,同时引导村民重新设计翻修路两旁的旧宅,做成门面房对外出租。

    在驻村工作队队长庄艳斐带领下,《民生周刊》记者走在幸福路上,听她讲述几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空心院落整修成了年收入10万元的农家乐,张庄布鞋坊吸纳了112名妇女再就业,书院里用鸡笼改造的灯罩别具特色,剧团演出后的横幅还挂在戏院房檐上,民俗馆内陈列着张庄的过去……

    “这条幸福路,我每周最少走3遍,有时候一天能走上两趟。”只要村民有事,庄艳斐都会第一时间赶到。“一次我去一个五保户家里,他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一见我就问‘你冷不冷’,我太开心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庄艳斐喜不自禁。“亲民爱民”的焦裕禄精神,渗透在每个村干部的血液里。

    冯杰是张庄村第一批返乡创业青年:“去年5月回来的,把我在郑州经营的麦秆画带回来了。”除了麦秆画,冯杰还举办了村里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举办地就在张庄村一处开阔地上,一眼望去,人山人海,“昨天有5万人,爆了。”

    一心想着“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起来,打包宣传”的冯杰,为了艺术节总计投入80万元。当问到能否收回成本时,冯杰笑了笑:“能收回来1/5就不错了,办这个没想着赚钱,主要是带动村民们致富。”

    如何让村民通过艺术节致富?冯杰把艺术节上的摊位全部免费提供给村民,为了营造气氛,他还自己掏钱从外地请来了畅销小吃摊和表演团队。

    环境好了,产业发展了,在外的人自然愿意回来了。“我们希望有为青年都能回来,我们给他们提供便利。”据村支书申学风介绍,目前张庄村已经有200多人回乡创业。在申学风眼里,张庄村就是个平台,村干部们都是为这个平台服务的。

    产业求新求变

    走进堌阳镇徐场村,村口竖立着“中国民族乐器村”的牌子,进村小路两旁种植着成片的泡桐。这里是闻名全国的民族乐器村,全国民族乐器九成音板取材于这里的泡桐。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种下的泡桐,不但是遮风挡沙的保护伞,还成为兰考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兰考的泡桐,受特殊的气候、土壤影响,木质疏松度适中,不易变形,抗热耐腐能力强,制成的民族乐器音板纹路清晰美观,共鸣程度高,透音性能好,被称为“会呼吸的木材”,是制作音板的最佳材料。

    村支书徐顺海介绍,徐场村共有105户628人。经过30年发展,从当年的一家乐器厂发展到现在的70多家,从业人员1200多人。乐器产品从单一生产古筝,到现在生产古琴、琵琶、扬琴、大小阮等20个品种30多个系列。

    “以前村里制琴门槛低,只需5万多元的投入,家庭作坊就能干起来。”徐顺海说,如今时代变了,人们更加追求品质,逼迫徐场村求新求变。

    孔海广去年在徐场村开了自己的制琴坊。他制作一架古琴需要2到3年,一架古琴售价在10万元以上。高端古琴的定位使孔海广的眼光更长远:不在意眼前的利益,更在意古琴的品质和品牌打造。

    据孔海广介绍,流水线制琴月产千张,古法制琴的优势在于音色与品质。工序不一样,音色和品质完全不同。他打开一个装有鹿角的瓶子,向记者解释古琴为何价格昂贵。古琴制作的一个步骤是上灰,孔海广的琴是用生漆调和鹿角霜和朱砂,分粗中细灰依次包裹琴体,“这样制作才能弹出古琴的韵。”

    “有的作坊制琴不裹布,有的不上大漆,工序减了很多所以售价便宜。”孔海广认为,从选材到工艺,只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迎来徐场村制琴行业的新变化。

    以前村民们只会制琴,音色好不好并不清楚,“音色好的古琴都被懂行的挑走了”,如今徐场村村民也开始学琴。孔海广打算今年开设古琴演奏班,教村民们演奏古琴。在他看来,古琴的核心重在静心,只有心静下来,才能弹好琴,“制作古琴更需要静心。”

    兰考古琴行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制琴售琴产业链。“很多家庭小作坊不愿意出村进入标准化的工业园区,因为他们的琴在网上就可以售尽。如今,村里有70多家在制琴,但在村里怎么发展都是小作坊。”徐顺海开过动员大会,为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还制定了行业规则,并鼓励他们进驻工业园区。

    2017年,堌阳镇被评为河南省特色小镇,借势特色小镇政策东风,以堌阳民族乐器业为基础打造别具特色的乐器小镇。“未来村里打算开展文化旅游。我们有完整的制琴产业链,来到这里就能知道每样民族乐器从选材到完成的整套工序。还打算建个演奏厅,请外面的人交流演奏,平时可以供村里的制琴匠人和孩子们交流学习。”徐顺海思考着徐场村的未来。

    “兰考标兵”

    兰考县城内,焦裕禄亲手栽种的那棵“焦桐”不远处就是焦裕禄纪念馆。走进纪念馆,灯箱上刻着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焦裕禄走过兰考120多个生产大队,深入研究,精准施策,发掘出“扎针”“贴膏药”等治理“三害”的妙招。50多年后,这种作风在兰考脱贫攻坚战中薪火相传。

    从治理“三害”到摆脱贫困,兰考每一步前行都贯穿一条红线,就是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兰考党员干部补强精神之钙,筑牢作风之基,带领群众蹚出一条决胜贫困之路。

    仿佛是为了给焦裕禄一份满意的答卷,纪念馆二楼是兰考县脱贫展览馆。从提议到建成,全部由当时12名扶贫标兵策划、收集、制作。讲解没有统一讲稿,由12个人轮流兼职,每个人讲的都不同,但因为都是自己干的事,稿子早刻在了心里。

    面对脱贫攻坚战,兰考发扬焦裕禄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推进多项改革,用猛药去沉疴,激活各种社会动能。一项干部任用制度改革,一举激活了兰考脱贫攻坚“人”的因素。兰考创造出“支部连支部”,变脱贫攻坚时定人派驻为定支部帮扶,将机关大支部拆分成7到10人的小支部,从数量上匹配了454个农村、社区党支部。

    在“支部连支部”帮扶模式基础上,从2018年12月开始,按照“应联尽联、不漏一户”的原则,全县3395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支委、科级干部,结对村(社区)脱贫攻坚责任组长、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队员,对未脱贫户、2018年脱贫户和边缘户,进行分包联系帮扶。同时,不断发扬榜样的力量,2018年围绕稳定脱贫、基层党建、乡风文明、美丽村庄等评出130个村共178面“红旗”,2018年初评选出第一批50名“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标兵”。“兰考标兵”已成为新时代兰考的旗帜。      “兰考虽然脱贫摘帽了,但距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掉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还存在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不平衡、基层两委干部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本领不强等问题。”兰考县扶贫办副主任王伟锋说,“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以总书记提出的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为根本遵循,传承弘扬焦书记的‘三股劲’,扑下身子下苦功夫。”

习总书记情牵深度贫困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5年,湘西交出扶贫精彩答卷
水电路通 东乡百业
安居乐业阿尔山
兰考脱贫之后
海东:最强力量攻脱贫
离京400里,张北脱贫忙
岢岚:移民新村看变化
综合发力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