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进食障碍亟待被重视

“进食障碍”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精神疾病,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宋泽宇 李爱君 《 民生周刊 》(

    1983年,曾经红极一时的流行轻柔摇滚乐队“卡朋特”的主唱凯伦因为神经性厌食症死亡,她被厌食症折磨了近10年;1997年戴安娜王妃逝世,使人们开始关注到她从20岁开始就为之困扰的贪食症。伴随明星人物的八卦星闻,进食障碍作为一种疾病开始在欧美国家被知晓,并将其看成一种流行的疾病。

    日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表示,这种最早被认为只见于西方发达国家、因过度减肥导致的精神疾病正在中国蔓延。通常发病于青春期,女性占90%以上,进食障碍诊治中心2018年对上海3所女生较多的高校新生的健康调查显示,进食行为异常人群比例最高达到30%。

    进食障碍是种精神疾病

    据介绍,进食障碍的异常行为并非继发于其他任何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症及其他非典型进食障碍。

    吃,对于人们来说本应是一种享受,如今对一批人却已经变成了负累。

    花季的少女总是爱美的,秀秀也不例外,高二时的她以为只要自己变瘦就会变得更漂亮,更讨人喜欢。一开始她只是少吃点主食,或者不吃肉,但是体重变化并不明显。于是她开始找各种理由避开正餐,“吃过了”“待会儿再吃”,果然她日渐清瘦的身材开始成为姑娘们羡慕的对象。尝到甜头的秀秀更加严格地控制饮食和体重,每一份额外的卡路里都会让她紧张,每一克上升的体重都会让她不快,不知从何时开始,她失控了,或者说她被进食障碍控制了。个头本就娇小的她最低体重连60斤都不到,生理期早就停止了,皮肤和头发因为缺少营养变得干枯,有气无力的表情早已没有了青春的气息,连路都走不动的她不得不选择休学。

    秀秀这样的情况只是进食障碍的其中一面,另一种更难从外表觉察的就是贪食症,这样的人群比我们想象的更多,很有可能就在你的身边。小乐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得很漂亮,身材匀称,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聚餐时她总是最能吃的一个,大家都羡慕她吃不胖,直到后来她袒露了病情,才知道她聚餐之后都把食物吐掉了。

    作为“精神病理学中最令人失望和顽固的疾病之一”,进食障碍本身并不直接致死,但催吐、过度消瘦则会导致心律失常、多器官衰竭,甚至抑郁自杀,是精神科里致死率最高的病种,高达5%~20%。

    面对如此之高的致死率,许多人对进食障碍的看法有点类似于多年以前对待抑郁症:“不就是这么点儿心理问题吗,调整下就好了,不用看医生。”由于公众人物频发的悲剧,抑郁症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而“进食障碍”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精神疾病,同样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康复绝非轻松旅程

    2018年12月15日,由上海互助组织F星际主办,为期两个周末的“诚·食”公益讲座及工作坊落下帷幕。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心身病房主任、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医生,以及上海市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咨询师张露佳分别为两次活动的主讲嘉宾,结合由瑜伽、普拉提和健康营养领域专业人士带来的一系列冥想、运动和健康饮食互动体验,与到场的患者、家属及业内人士分享了关于“进食障碍”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目前,我国对进食障碍的认知尚未普及,具有完善治疗体系的专业医疗机构为数不多,而成熟稳定的线下组织更是稀缺。因此,需要能够为拥有相似经历的人创造分享和互助的生态系统,陪伴正在受“进食障碍”困扰的朋友和家庭重构人生的轨迹。同时也配合专业心理治疗机构,为受进食障碍困扰的个人和家庭提供早期干预和康复建议,不断积极地在社会发声,努力提升整个社会对于饮食、运动形体的健康认知。

    如果已经出现进食障碍,怎么办?

    首先,要定期看医生。进食障碍需要一对一的专业治疗,医生会同患者讨论交流,并和患者一起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其次,要重塑正确价值观,改变“瘦就等于一切”“要么瘦,要么死”这些不合理的观念。这一点上除了心理治疗能帮患者更快地做到,还需要家庭关系的改善、培养兴趣爱好等作为辅助让患者学会爱自己、接受自己,从而提高对非正确价值观的抵抗力。

    同时还要制定规律的进食计划,并遵守。

    以家庭为基础的治疗目前在国外很流行。陈珏在斯坦福大学进食障碍中心进修时最大的感慨就是国外患者父母的参与度。“医生最了解疾病,父母最了解孩子,两者的合作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他们会对家属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去发展一些基本的技能和知识。”陈珏正在努力将这种形式引到她所在的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而且,不仅是青少年,成年人如果可以得到父母的帮助,对进食障碍的治疗也有很多的帮助。

    据陈珏医生介绍,进食障碍经过专业治疗之后治愈的可能性较为乐观,厌食症大约有50%预后良好,贪食症的预后普遍较厌食症好,约50%的患者可以完全康复。尤其是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的治疗效果显著,然而病耻感往往使得很多患者不愿将病情告知他人,甚至自身也不愿承认这是一种精神疾病,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患者和家属更需要作出理性判断,及时就医。

    进食障碍的康复绝非一趟轻松的旅程,F星际的发起人之一陆洲对此深有感触,她在“诚·食”公益活动中也与大家简单分享了自己抗争10年的一些心得感受,过程中不仅需要接受精神、心理和营养等多方面专家的帮助,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以及自我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咨询师张露佳在分享的最后引用了海伦·凯勒的一段话:“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让我们拒绝食物对生活的裹挟,战胜这一舌尖上的精神疾病,站在阳光下拥抱健康的生活。

进食障碍亟待被重视
精准诊疗,让肺癌不再可怕
“消费型”医保新尝试
优爱相伴援助项目启动
颈椎怎样远离“脊脊”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