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乡村产业要做足“农”字文章

□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 曾衍德 《 民生周刊 》(

    这次的论坛主题是乡村振兴,这是国家的大战略,也是事关民生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借此机会,我就如何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谈两点认识,与大家交流。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在广袤的农村拉开了改革的序幕,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征程。 农村改革也推动乡村产业多点开花,农村能人纷纷登场,掀起了激情迸发的创业创新热潮,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乡村产业发展浪潮,为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乡村产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80年代乡村企业异军突起,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探索出城市工业化之外的农村工业化道路。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为“融、精、创、新、集”。

    “融”,就是乡村产业融合渐成趋势。各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多主体参与、多要素发力、多业态打造、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以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和生产联动、利益联结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展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

    “精”,就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快速发展。各地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发展品种专用、生产定制、产销对路的精深加工新模式,推进副产物循化高值梯次利用,引导加工产能下沉重心,向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倾斜,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分享加工收益。据预测,201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万亿元,与农业产值的比值达2.3:1。

    “创”,就是农村创新创业风生水起。各地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育主体、树典型、搭平台、搞服务,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等活动,促进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把智创、文创、农创引入乡村,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创新创业。据测算,2018年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780万,新型经营主体350万个,职业农民1500万人,本乡非农创业创新人员3140万个。

    “新”,就是乡村新业态层出不穷。各地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多业态发展。“农业+”林牧渔,催生了鸭稻共生综合种养等循环型农业。“农业+”加工流通,催生了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延伸型农业。“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催生了创意农业、民宿服务、康养农业等体验型农业;“农业+”信息产业,催生了数字农业等智慧型农业。据测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吸引30亿人次到乡村休闲度假;农村网络销售额突破1.3万亿元,吸收2800万农民就业。

    “集”,就是乡村产业集群大量涌现。各地积极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打造产业链条首尾相连、上下衔接和前后呼应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据测算,2018年,全国已建成各类乡村产业园1万多个,聚集了大量的优势企业和品牌;8.7万家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242家)通过建设小产业集群,带动1亿多小农户就业增收。

    如今,一批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现代需要的乡村产业,正在广阔天地中不断成长、蓄势待发,成为现代农业的新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力量、农民就业增收的新空间和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等向乡村汇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乡村振兴是大战略、大棋局,乡村产业振兴要纳入乡村振兴的大格局中,聚焦重点,强化支持,加力发展,使之振奋兴起、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提出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路,重点是“紧扣两个围绕,聚焦五个重点,构建一个体系”。

    “两个围绕”:一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围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个重点”:做强现代种养业,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繁荣乡村服务业。“一个体系”:就是构建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现代需要的乡村产业体系。

    围绕上述思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重点抓好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打造产业园区集群,构筑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创响产品知名品牌,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引擎;促进农村创业创新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能。

乡村产业要做足“农”字文章
创新盘活“人地钱”要素
念好绿色经 唱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