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切勿神话“一块屏幕”作用

姑且不论88人考上名校是否完全归功于一块屏幕,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单单依靠一块屏幕远不能解决当下中国教育的全部问题。

作者 张兵(《民生周刊》记者) 《 民生周刊 》(

    最近,朋友圈被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刷了屏。

    据该报道,成都七中开设网络直播班16年来,为248所中国贫困地区高中、7.2万名学生提供远端同步学习服务,使得88人考上清华、北大,不少人因之“改变命运”。

    有人称“这可能是现在中国最纯粹的应试教育”;有人提出靠“机器”教学的方式“违背人性”;有专家言称“不可夸大技术的作用”;还有人开始“深扒”直播教学背后的“生意经”……

    “很感动,有人在直播上挥金如土打赏那些卖弄风姿的网红;有人在直播上寻找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贫困与富有,底层与中产,如果在知识上能够做到无阶层流动,便是科技带来的最大的恩赐了。”“那种感觉就像往井下打了光,丢下绳子,井里的人看到了天空,才会拼命向上爬。”作为励志的案例,这些语言能够引发情感共鸣,我深以为然。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姑且不论88人考上名校是否完全归功于一块屏幕,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单单依靠一块屏幕远不能解决当下中国教育的根部问题。

    指望一块屏幕改变命运,可没有这么简单。我们的知识与能力都是通过从小的学习和积累而来的,每个人生长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他的知识面宽广和能力的大小,网络课程再好,如果我们不用心去学习,也只是一个摆设。

    这块屏幕究竟有什么神奇魔力?我相信,7.2万名学生更有发言权。好成绩需要付出辛苦。“学习靠自己,氛围很重要,自己不努力、周围环境都是宣扬学习无用论,请来哈佛的教授都没用。”一位多次参加高考最终金榜题名的学子振振有词。

    学习成绩的进步在于教学相长,学生认真学,教师好好教。一块屏幕是要带给学子向前拼了老命的精气神,而不能被误解为靠技术就可以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无法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办法有很多种,比如,打破教育城乡分割格局,推进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化,比如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让教育资源流向“洼地”,比如加大帮困力度,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在农村普遍有一种现象,教得稍微好点的老师不是被上一级调走,就是改行做公务员,导致当地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我们应该重视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让好的老师愿意留下来。

    当然,对偏远地区的农村来说,“一块屏幕”的资源,有总比没有好。在这块屏幕带给贫困地区希望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这块屏幕需要地方财政埋单,各地也要量力而行,不必大规模强行推广,否则又背上负担或有可能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屏幕装了以后怎么用?当地怎么教?这也需要更多的配套。

    不容置疑,决定命运的因素太多,并非一次考试就能完全决定。即便考上大学,如果不继续努力,命运如何也很难说。

6道禁令叫不停“超级别墅区”?
切勿神话“一块屏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