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冯燊均:倾心国学的耄耋慈善家

李涛 《 民生周刊 》(

    公益慈善是一个让人倍感温暖的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出入相扶持、温良恭俭让等,这些优良品德和善行构成了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的慈善文化。

    因为自幼受父亲影响,香港实业家冯燊均几十年如一日捐款不断,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仍倾情公益,备受各方称赞。

    捐资国学

    今年6月,冯燊均及夫人鲍俊萍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5亿元人民币,创立大成国学基金,用于推动传统国学教育,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袁贵仁,为冯燊均颁发捐赠证书。

    据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主任邓立光介绍,大成国学基金项目秉持“自下而下”与“自上而下”双管齐下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包括编辑国学教材、培养国学老师以及在基础教育中开设国学课程。

    此次捐款中6000万元用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开展传统文化“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研究与实践,同时,着力培养国学研究与教学人才。捐款中的9000万元将用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大成奖学金和奖教金,鼓励师生研究、传授传统经史义理之学及相关项目。

    在捐赠现场,冯燊均坐在轮椅上由工作人员缓缓推上发言台,现场掌声雷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的复兴,重点必在学校的正规教育,而教育的着力处又在本民族先圣先贤的智慧学问。”冯燊均说,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读到文件,我心中无比振奋,久久不能成眠。我愿尽绵薄之力,支持国家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在大成国学基金基础上,清华大学设立大成国学人才奖励基金,成立中国首家经学研究院。9月19日,在60余位知名学者与300多位各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揭牌。

    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彭林表示,经学研究院的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经学研究中心,今年6月升格为校级科研机构,旨在继承弘扬经学文化,未来将依托清华大学百年传统,整合校内外经学研究力量,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经学研究人才,全力推动清华大学成为经学研究重镇。

    冯燊均和鲍俊萍出席成立大会并为此次荣获大成国学人才奖励基金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15位教师和33位学生获奖者颁奖。

    “成立大成国学基金是为了报答父母、师长、国家的恩情。相信未来内地与香港国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彼此更加密切的交流,定能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香港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认同。”冯燊均说。

    冯燊均认为,老师培训一环非常重要,因此除了支持内地教育单位培训老师外,他还与香港教育大学合作捐资成立相关项目,提升老师的国学修养。

    家国情深

    1932年生于香港的冯燊均,自幼即抱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较深认识和独到见解,十分关心下一代成长,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小的时候,冯燊均的父亲就以身作则,把爱心与慈善的种子播撒在他的心田,告诉他要多帮助别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自身财富的日益增长,冯燊均的目光开始投向内地,关注面越来越广,捐建了多所学校和医院大楼。2008年,冯燊均与鲍俊萍一同发起成立慈善机构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以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发展。

    同时,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在内地大学、中学设立奖学金,鼓励学子上进,多次捐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以兴建学校、图书馆及医疗等项目;捐资珠海联合国际学院,成立冯燊均先生国情国学教育基金与冯燊均先生国情国学教育优秀学生奖学金。

    2010年,冯燊均捐赠了300万资金购买了一批珍贵的战国秦简牍,捐赠给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及时抢救了这批险些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

    北大原校长周其凤在一次采访中谈道:“冯先生在我心里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人,在北大需要这笔钱的时候是他伸出援手。我非常感恩他,希望能有更多机会跟他见面,得到他的教诲,。”

    但是,很难想象,对公益事业慷慨的冯燊均却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旧房子,破沙发,老家电,普通汽车,连写字楼的家具也是二手货。

    因为公益,冯燊均获得诸多殊荣,2002年获得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授予的中国儿童慈善家称号,2009年获得中国儿童慈善奖。

李超:守好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
冯燊均:倾心国学的耄耋慈善家
雷刚:为制造业加上互联网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