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体会之八

□ 《民生周刊》杂志编辑部 《 民生周刊 》(

    10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清远。在连江口镇连樟村,总书记对村民们说: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

    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词是“全面”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即使最后宣布实现了,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方面。”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仍有数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就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就不是令人信服的小康。

    对近2000万城镇低保人口,要通过完善各项保障制度保障基本生活;对65岁以上的老人,要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强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对2亿多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要逐步公平享受当地基本公共服务;对千百万在大城市就业的大学生等常住人口,要提供适宜的居住条件;对近千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让他们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等等。总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特定人群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他指出:“我们说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能仅仅看作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应该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此外,对城乡地区收入差距,也要全面认识。城乡区域之间生活成本特别是居住成本很不一样,光看收入也不能准确反映问题。”

    攻坚深度贫困,补全面建成小康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总书记指出,如果我国广大贫困地区面貌不能得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带领亿万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奋斗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40年,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道路。7亿多农村人口脱贫,为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吹响脱贫攻坚战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足迹遍布祖国各地,从湘西大山深处的十八洞村到凉山彝族村寨,从新疆到内蒙古,从冰雪东北到贵州深山,总书记40多次考察贫困地区,走进贫困家庭;亲自主持扶贫工作会议,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了系列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精准扶贫思想。

    5年多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帮扶下,经过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艰苦奋斗,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方式,精准扶贫取得历史性成就,每年让10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在未来的两年时间内,我们将攻坚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习总书记说:“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即使到了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也不可能达到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是:要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深度贫困地区也要实现这个目标。

    稳定脱贫奔小康,要激发群众内生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列论述,创新了扶贫方式,开创了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就“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科学论述,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要靠帮扶,要靠带动,更要靠勤奋劳动脱贫致富。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只有把群众的内生动力嵌入到脱贫产业链上,通过自身的能力脱贫,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的稳定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是内力、内因。”“要注重调动贫困地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引导贫困群众明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靠要,是不可能实现小康的,激励群众树立宁愿苦干、决不苦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摆脱贫困,和全国人民一起,携手迈入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