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洪江村:让艺术复活古村民居

李建文 《 民生周刊 》(

    8月24日,“贵州省教育厅同步小康驻荔波县朝阳镇洪江村第一书记”马丽华依然像往常一样忙碌,这一天,她先后接待了3批省内外来洪江村考察参观的团队。

    本来在今年4月,马丽华已完成两年的驻村扶贫工作任务“收队”回贵阳,为何她会“超期服务”至今?这一切缘起去年20多名洪江村村民自发签名挽留马丽华,还加摁“红手印”,递交给了省县两级组织,希望她继续留村一年。

    “她把我们当亲人一样,积极开展精准扶贫,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洪江这两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谈及两年的扶贫生活,村民用三个字形容他们和马丽华的感情,“舍不得”。

    马丽华同样也“舍不得”,她深爱这片热土地,和这里的村民结下不解之缘。

    正是在马丽华的不懈努力下,使得众多艺术家们造访并入驻洪江,在洪江认领老房屋,初步形成文化艺术扶贫,村民参与老房修复增加收入的同时,与艺术家沟通交流开阔了眼界和拓宽了思维,发现了家门口的商机,打开了致富大门。

    现在洪江村还发展了像金线莲、香菇、蔬菜等产业,越来越多人聚集洪江,让洪江由原来空心村变成了现在的网红村,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洪江村成为了乡村振兴示范点。

    艺术“唤醒”沉睡山村

    洪江村全村共有9个自然寨、10个村民小组、382户1484人。因山村地广人稀、传统农业薄弱、青年劳动力集体外出务工,曾使村庄一度陷入一类贫困村发展无门的窘境中。

    2016年4月,马丽华来到洪江村驻村开展定点帮扶脱贫工作。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马丽华了解到, 洪江村村民80%为布依族,其余为水族和苗族同胞。妇女个个都是织布、染布能手,当地扎染古布技艺传承至今已上千年。

    她看到,这里家家户户都会给老人送福马,老人过寿时,整个村寨的人都会给老人送一碗米、一碗油,祝福老人幸福安康。马丽华称这种浓厚的孝老文化为“福马文化”。艺术家来了以后,把福马从村民的堂屋搬到路边、广场,从图腾文化变成实体雕塑。

    不仅是孝老,洪江还流传着爱幼的“阳蛊传统”。村民会将装有阳虫的瓶子佩戴在每个孩子身上,当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家长会将阳虫泡上开水,给孩子冲服。“给孩子佩戴阳虫承载着村民原始的护幼、辟邪想法。”马丽华说。

    围绕洪江福马文化、阳蛊传统以及布依族传统的扎染古布技艺等文化遗存,马丽华为洪江村提炼出“福马蛊布”的文化符号,并将这些文化符号传播给村外的世界,小山村从此进入到外界的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

    马丽华说,“在村落历史的挖掘过程中,村民已经开始有了文化苏醒的意识,他们会慢慢地拥有文化自信,在活态保护、艺术家进驻中,洪江通过文化的带动实现发展。”

    “马丽华老师驻村期间非常用心,挖掘了洪江‘福马蛊布’文化,‘福马’是布依族人给老人添粮增寿的愿望,阳蛊是布依族人愿小孩健康成长即爱幼体现,布是布依族丰衣足食体现,完全符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尊老爱幼,勤劳致富。”朝阳镇党委副书记莫利才表示。

    在浙江做了9年缝纫工的绣娘韦孟婉,看到艺术家对洪江村的织染艺术感兴趣,她就尝试返乡创业。经短期培训之后,她将布依族的扎染艺术与现代家居装饰需求相结合,纯手工制作的桌旗、抱枕、书皮成为热销货。“我一个月能接到一两个订单,一个订单能挣近万元,民族技艺得到认可后,我越绣越有信心。”

    有识之士指出,把艺术糅进山村,让有乡村情怀的人士留下来。洪江做出了生动实践,一场人与自然演绎的“回归”式融合,引领着乡村面貌的改观,寄托着人们回归过往或彻底改变乡村面貌的愿景,沉寂的少数民族“古村落”,在艺术的点化下,愈发芬芳。

    “去年以来,政府投入六七千万元对洪江村366户民居实施美丽乡村改造、宽带进村、组组通硬化路、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等,300多名村民返乡就业创业,群众人均增收1000多元。”朝阳镇镇长杨青说,村子越来越美,愿意留在村里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老房子重获生机

    走进洪江村,溪水绵延于田间地头,四周青山逶迤相伴,山脚下的古民居,多为二层楼屋,规模有大有小,多为土夯、砖瓦、干栏式建筑,结构古朴婉约,具有鲜明的山区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以马丽华为主的驻村工作队结合荔波县“民宿”改造政策,定位北京宋庄,邀请常驻北京来自美国、西班牙、瑞士和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到洪江进行老房民宿改造。每间“废旧房”以1万元承租30年的方式租给艺术家,艺术家将各种文化艺术符号还原在砖瓦木料、丹漆粉涂之上,让“废旧房”变成了艺术家的“文创房”。

    “艺术家到来不仅使洪江村的人气旺了,村子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群众的收入也增加了,更重要的是村民与艺术家们沟通交流,解放了思维,思想不再闭塞,激发更多贫困户产生内生动力,从而达到‘智志双扶’。”朝阳镇党委书记袁学玉说。

    艺术家的肯定和加入既活化了建筑,也让村民们重新认识了乡村、增强了发展自信。村民莫应馏凭着以前做木工的经验,加上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了解,成了艺术家们装修房屋的技术工,一个月有4000多块钱的收入。和莫应馏一样,眼下的洪江村,不少村民通过租赁房屋、参与装修、管理房屋等形式获得收入。

    经过网络放大和口碑相传,到洪江的各类艺术家及投资人多了。目前,已有52位艺术家与96栋老房结缘,已实现130万元的村民直接收入,预计将为洪江带来960万元的劳务收入,独具洪江特色的“村落遗存的艺术活化”产业逐步成型。

    一位来自北京的资深媒体人赞叹道,当艺术家开始在洪江进行艺术创作和老房改造,引起各界关注并实地到访时,各种业态开始发生,住宿民家、传统农耕与现代文明的沟通交流、购买农产品、自媒体推介等,将整个村落全面激活,小小山村便沸腾起来。

    在马丽华的洪江发展蓝图里,下一步,将着重从“村落遗存”文创、洪江地理标志产业符号、村寨自我造血功能和社区自理三个方向提升内在力量,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洪江发展之路。

    “力争申请一份吉尼斯世界纪录,申请一份荔波洪江地理标志产业符号,逐步建成‘国际布依族福马蛊布艺术文化体验村’,落户学生实践基地、写生营地、游学营地等,把更多的人引进来。”马丽华充满期待地说,通过村落文化和村落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一个宜居宜游绿色发展的洪江可持续发展之路。

    (荔波县全媒体中心王永杰对本文亦有贡献)

生态荔波 绿色脱贫
荔波:全域旅游交出精彩“答卷”
优势产业筑牢扶贫根基
荔波走上“美丽富裕”路
梦柳风情小镇“幸福转身”
洪江村:让艺术复活古村民居
让百姓搭上旅游致富快车
苗寨愚公龙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