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教育的初衷

《民生周刊》记者于海军 《 民生周刊 》(

    在本期封面报道采写过程中,小阎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是那种学习成绩一般,平时在大人面前特听话的孩子。不过,在决定自己命运这件事上,他却和父母任性了一把:他主动放弃回高中复读的机会、直言母亲“真假大学不分”的事实、选择读技校完成自己的梦想。

    我发现,小阎身上有自己的闪光点,他对厨艺极感兴趣,打算将来开一家自己的餐厅,他说这种想法以前不敢说,怕父母嗔怪,怕老师嘲笑。这次选择读技校,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几天的采访,我遇到好几位像小阎母亲一样“好面子”的家长,他们为了一纸文凭,不惜花钱买假、花钱买分,满足了内心的虚荣,却也成全了“野鸡大学”的骗术。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在几年前,我有机会观看一场“抓周”仪式。午餐前,左邻右舍、男女老少围坐一团,钢笔、印章、算盘、鼠标、糖果、炒勺等东西铺了一炕,大人们催促孩子上前抓取。

    满周岁“抓周”是一些地区的传统习俗,以这种预卜前途的方式庆祝孩子第一个生日,着实有趣。孩子本来冲着炒勺爬去,中途却被爷爷引向钢笔和印章的方向,没料到孩子一个转身,抓起糖果索性趴在了炒勺上,乐得大家前仰后合。邻居们都说孩子长大有口福,爷爷应和着笑了一阵,好像结果未能如愿。

    其实,爷爷更想让孙子抓钢笔、抓印章,求得一个才高八斗、官运亨通的好彩头。这位爷爷和有些家长的相同之处在于,好似深谙“学而优则仕”的奥秘,于是,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考大学,上名校,当大官,赚大钱。而至于教育的初衷、教育的目的,他们则无暇顾及了。

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