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北国粮都”迈向文旅强市

□ 黑龙江省富锦市政府副市长 任丽新 《 民生周刊 》(

    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总面积8224平方公里,人口46万。

    近年来,富锦市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的号召,发挥农业、生态、区位和对俄四大优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方发力,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城市品牌打造、文旅产业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国内首批田园综合体

    富锦区域耕地920万亩,是全国的1/200、黑龙江省的1/20。农民人均耕地近30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富锦还是中国大豆之乡、中国东北大米之乡、中国水稻第一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曾连续12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去年,富锦粮食总产达42.8亿斤,位居全省第一,享有“黑土绿谷、北国粮都”美誉。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文件下发后,富锦率先行动起来,在4万亩集中连片耕地上,规划建设了黑龙江省第一个以现代化大农业为特色的富锦市稻海田园综合体。

    富锦市稻海田园综合体以农业展示、大地艺术、空中观赏、体验互动、科普拓展、休闲娱乐为构成板块,开发了包括热气球高空观赏、向日葵迷宫体验、黑土泥塘农事竞技、“海稻船”亲子研学等项目。39米高的观光塔、4700米的无障碍栈道、12座田间凉亭、50节火车农夫商亭和藏在田里的稻草人、架在渠上的水车、飞在空中的无人机,钻在禾苗里的稻田鸭、稻田蟹、稻田鱼等景观相映成趣,展现了东北现代大农业的独特景观。

    在田园综合体开发带动下,鸭稻米、蟹稻米、鱼稻米、稻田画米应运而生,拉动了农民种田及多种收入提高。去年,东北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的水稻订单就比市场价高出三四角,今年的价格将更加看好。

    借着田园综合体的总体规划,周边辐射的6个村庄也同步实施开发建设。目前,初步成型的民俗风情朝阳村、乡村采摘巨贤村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农家美食大屯村、湿地芳邻洪洲村正在加快打造步伐;田园景观长安村、乡村集市致祥村也已经完成设计规划,即将启动建设。

    富锦稻海田园综合体的建成,是富锦依托国家政策,综合审视各种资源,把休闲农业、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的成功案例,推动了“一农带三农”,加速了各产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初步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的。

    乡村田园型旅游度假区

    富锦作为省级生态城市、全省湿地大县,生态系统保持完整,所处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境内有包括松花江在内的一江四河,103万亩自然湿地和230万亩稻田湿地遍布全域,现有一处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一个国家级和多个省市级自然保护区。

    更为重要的是,富锦还是肃慎文化、闯关东文化、抗联文化、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北大荒文化的集中诞生地。

    习近平总书记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一份生活浸润的传承,更是一种割舍不断的亲情。而乡村田园正是承载乡愁的有效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景舞台。

    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富锦提出建设乡村田园型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一远景目标。2017年10月末,年村文旅集团落地富锦,加速了富锦向这一目标迈进的步伐。

    “福祥年村”项目对全村上下水管网实施了改造,实现了厕所革命;30多家民房焕然一新,成为既不失东北风情又温暖舒适的高端民宿;乡村豆腐坊、乡村轰趴馆应运而生,为游人提供了体验乡村生活的场所;手工艺品作坊会聚了冬闲的村民,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基地。

    “福祥年村”项目的建设,是东北地区冬季施工突破高寒禁区的一项创举,创造了被称作“富锦效率”的工作精神和项目实施理念。

    近日,投资 7000 万元的年村“红色经典教育基地”开工建设。该基地将以黑龙江省“基层党校”的身份,成为省内乡村干部教育实践的又一重要场所。

    年村项目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助推了富锦“十百千”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的全面实施。2017至2020年,富锦在现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基础上,将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发展模式,建成10个精品名村、100个标准示范村、1000个特色民宿和农家乐。

    该工程坚持美丽乡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精准扶贫“四位一体”综合推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以“一生连三生”的方式,实现依托生态资源、促进生产发展、带动生活富裕的目的,把以生态资源、民俗资源为支撑的全域旅游产业打造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早日实现。

    最具魅力秧歌城

    富锦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区域交通枢纽、商贸服务中心、粮食交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乡村文化中心,辐射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8个县(市)、3个农场。富锦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群众文化体育工作有着广泛且良好的群众基础。

    为了发挥这些优势,提升富锦城市文化品位,传承发展民间文化艺术,富锦从2007年开始,连续举办了8届中国富锦秧歌节,每届都有近百支秧歌队、近万人参加表演,吸引了绥滨、集贤、同江、建三江等周边市县的群众前来观看,观众人数多达几十万人。

    2010年,富锦成功注册中国北方秧歌城,大秧歌被列为佳木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打造秧歌城的进程中,富锦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是加大保护和挖掘力度。以富锦秧歌文化为基底,通过开发秧歌文化精品,保护秧歌文化资源,推动民间风俗、民间艺术、民族服饰、民族风情、民族宗教、民族节日、民族工艺的挖掘、开发、培育、创新和整合。

    二是培养人才队伍。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培养富锦秧歌拔尖人才,建立秧歌艺术人才库,实施“秧歌明星”打造工程,让秧歌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化艺术精品得到全面展示和提升,文化品牌继续完善。

    三是打造大秧歌产业。充分发挥市场优势,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把富锦大秧歌推向艺术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把民间秧歌艺术产品推向市场,打造出以富锦秧歌为引领的文化产业集群。

    如今,富锦大秧歌已成为三江平原上最有张力、群众普及性最高、最受外地游客欢迎和参与的文化项目,为宣传东北黑土民俗文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富锦已实现267个行政村村村都有秧歌队,一年365天天天都有秧歌表演,大秧歌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未来,富锦还将扩大“中国北方秧歌城”的品牌影响,把富锦建设成为地方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市,实现向“中国秧歌城”的辉煌跨越。

    国际乡村节庆基地

    富锦是一类开放口岸城市,是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规划中的6个内陆口岸之一。通过江海联运可直达韩国、日本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龙江丝路带“大哈佳同”经贸大通道及“哈佳双同”产业聚集带的东北亚重要节点城市。

    为了发挥这一边疆优势,使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富锦在挖掘本地文旅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为发展理念,以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向着“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为目标,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把眼光投向了更大的国际舞台。

    今年5月5日,富锦国际乡村系列狂欢节正式拉开序幕,活动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了国内外专业机构和民间团体的积极参与。

    活动利用创新型的全新会展方式,打造了一个国际性的交流平台,开启了一场乡村产业大会,在乡村文旅产业打造、农副产品营销、创意创客集聚、合作互通共赢方面,为各路人士打造了一个更全面、更广阔、更多元的发展空间,推动了乡村新兴产业的大汇聚、大融合、大创新、大繁荣。

    国际乡村狂欢节共邀请37个国家的团队参与活动。狂欢节期间,仅参加商业展览会的企业就达200多家,实现销售额近千万;锦山镇多家合作社的有机大米、朝阳村的鱼骨画、福祥年村的现磨豆浆和粘豆包、大屯村的家鸡活鱼,在活动中都受到热捧,出现了销售一空、供不应求的景象。

    在大屯村美食大集中卖水拉面的农民李树河,一个中午就挣了700多块钱。他高兴地说:“这比我一春天打鱼的收入都可观!”

    日前,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自今年起,每年的农历秋分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富锦国际乡村狂欢节的举办,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迈出了先行先试的第一步,是文旅产业融合的新尝试、新探索,初步实现“一产融三产”的目的,加速“一产坚实、二产兴旺、三产繁荣”的发展进程,为富锦走向国际化大舞台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大医改”织密城乡健康网
“北国粮都”迈向文旅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