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诚信链条不该断在“坑老”上

作者 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 民生周刊 》(

    《人民日报》近日推出关注诚信缺失问题系列报道,第一期报道聚焦保健品“坑老”现象。报道指出,当下,社会上保健品“坑老”的案例越来越多。有人披露,“3年时间,我母亲节衣缩食地买各种保健品,把多年积蓄的20多万花得一干二净。”还有那些领到征地拆迁补偿款的老人、长期被疾病困扰的老人等,都是骗子们重点“关照”的对象。

    近年来,保健品“坑老”现象愈演愈烈,身边的很多年轻人都有类似的经历。老爹老妈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却像是被灌了迷魂汤一样,被围拢在身边的保健品骗子把一点积蓄骗走。有时候,儿女阻拦还被老人抱怨。更绝的是,这些骗子往往在广场舞外围、邮局、银行等地接近老人,周到的“服务”、贴心的“关怀”,往往让老人欲罢不能,掏了高价也浑然不觉。

    保健品骗局为何能够大行其道?其一,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据披露,很多销售人员把“功效”恶意夸大为“疗效”,甚至把保健品当药品推销,他们通过“会销”模式,或与老年人点对点沟通,往往以口头方式进行宣传,很少留下在法律上有力的证据,让监管部门难以有效执法。而此类骗局也因为不会有“严重后果”,警方往往也不愿主动执法。

    其二,源头监管不足,导致后续链条越扯越长。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保健品生产销售企业的营业执照、保健食品生产企业GMP审查合格证明、税务登记证等法律资质齐备。很多保健品甚至连药品、食品都搞不清楚,市场极为混乱,这也使得其在后续的市场行为中实际上处于失控状态。

    此外,整个社会诚信的缺失,也导致骗子有恃无恐,无所不用其极,这样,“坑老”问题遂愈演愈烈,很难停下来。这中间,骗子不仅骗走了老人的金钱,也骗走了老人的信任和感情。或者说,老人们在被骗走信任和感情的同时,也心甘情愿把钱拱手相送。

    此前有人谈到,现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十分贫瘠荒凉,有隔代人带,累;没有,则不免孤单。孩子们都在忙着拼事业、拼命玩,很少关注父母的精神生活。这样,那些保健品骗子就乘虚而入,吸引了老人的注意力。可以说,很多时候,一些老年人并不是不知道保健品值不值,不过是寻找一种情感上的寄托而已。

    也因此,斩断保健品“坑老”链条,除了从制度层面加强监管,规范市场,杜绝形形色色的欺诈行为之外,关键还是要从强化诚信建设上入手。一方面,可考虑建立联合信用平台,对涉及侵犯老年人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个人,实施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另一方面,子女、家人也要多多关爱老年人,社区也可以多一些公益活动,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从而提高老年人的防骗意识。

    老人历经沧桑,很不容易,手头那点钱也都是一点点攒起来的,怎么忍心去骗他们!我们的社会应该有更多的办法保护老年人权益,社会诚信的链条不该断在“坑老”上。

诚信链条不该断在“坑老”上
“短命工程”何时休?
“外婆”硬改成“姥姥”,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