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三门峡:地坑文化 养生别院

《 民生周刊 》(

    三门峡市,因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兴建而崛起的新兴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市立足“黄(金)”“白(铝)”“黑(煤)”等优势资源,突出工业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煤炭、铝、黄金等资源原材料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一度增幅至河南省第一位。

    作为资源型城市,尽管三门峡市面临的矿产资源枯竭的形势并不紧迫,但黄金、铝、煤等优势资源成为节约型、千亿级综合产业集群之路任重道远。同时,工业升级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如何保持平衡,实现良性循环迫在眉睫。

    面对新的形势,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坚信:发展社会经济建设必须用两条腿走路,要跳出资源型城市“开发—兴盛—枯竭—衰败”的怪圈,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提前谋划,培育接替产业。

    三门峡,这个地球上同一纬度最适宜人类宜居的城市,在环境大保护的前提下,积极面对工业限产,主动启动关乎城市未来的产业转型,紧紧依托自身自然景致,突出“地坑院落”民俗,推出地坑“养生别院”,把打造“康养旅游”作为经济转型新亮点,探索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美丽的天鹅湖畔,人们携老扶幼,远远地欣赏着从西伯利亚远道飞来的白衣仙子,它们高洁的品貌、优雅的舞姿、动听的歌喉都成了三门峡人乃至全国各地游客镜头与画笔追寻的目标。白天鹅因三门峡而落脚,三门峡人的生活也因白天鹅而变得更富闲情,愈发浪漫。

    “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的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年历史了。2007年河南陕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因地坑院分布广泛入选国家住建部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在不久的将来,一批地坑特色民居将被改造成地坑养老别院。当人们身处冬暖夏凉的地坑别院时,可以泡一壶清茶,望天空云卷云舒,发思古幽情,度美好人生,何其美哉!

康养经济快步走来
转变思路,实施全民健康管理
钢铁粮仓转型康养新城
攀枝花康养三记
秦皇岛:为生命健康产业探路
爱上丹青赤水的理由
当美国大佬遇到康养中国
三门峡:地坑文化 养生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