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无爱心、无匠心”别做药

郑旭 《 民生周刊 》(

    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对藿香正气水生产企业进行“飞行检查”(事先不通知被检查企业而对其实施快速现场检查)时,发现四川禾邦旭东制药有限公司及吉林鑫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水,其成品产量与法定标准需要的原材料购进量不一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上述两家药企涉嫌生产劣药。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所有经营、使用单位立即停止销售、使用上述两家药企生产的所有藿香正气水。同时属地监管部门收回两家药企的《药品GMP证书》,并责令企业召回已销售产品,对企业涉嫌违法违规生产行为立案调查。

    藿香正气为传统中成药,分为丸剂和软胶囊。这种药品不仅可以解暑祛湿,还可用于外感暑湿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关键是这种药通常属于医院药房、街边药店中的低价药,也是许多百姓家中的常备药品之一。

    梳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年来的通报结果,仅今年以来,就已经有多家中成药制药企业在该药品上出现了不可逆的品质问题。究其根源,笔者分析原因有二。

    其一,由于藿香正气等常用药招标价格较低,药企生产成本甚至高于招标后的售价,这类药品对一些药企而言是一块“不能丢,但吃起来又没有多少甜味”的蛋糕,于是个别企业就会以“偷工减料”的方式来摊薄成本。

    其二,过去监管部门对涉事药企惩罚力度不强,处罚措施多为暂停销售、产品召回、停产整顿,但这些惩罚措施并不会对企业造成较大影响,药企在不承担严重处罚的情况下存在侥幸心理,依然选择生产劣质药赚取收入。

    药品关乎生命,用药首问安全。药企“偷工减料”也好,之前监管部门执法疲软也罢,这都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的不负责,都会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留下极大的隐患。

    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必须筑牢药品生产安全防线。一方面,监管层面应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做法,在法律框架内,履行监管职责、优化监管制度、强化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标准、加大“飞行检查”密度,让劣质药品既走不进市场的门,也出不了厂区的门。

    另一方面,药品生产企业应学会“取舍”和“兼顾”,即在低价药做与不做间“取舍”、品牌铸造与自毁品牌间“取舍”;把企业良心和消费者放心二者“兼顾”、把成本控制与创新发展二者“兼顾”。

    有消息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经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这也就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制药行业和研发机构,将逐步转化和实施国际最高技术标准和指南。用不了多久,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之举将被世界目光所注视,而药企再想靠“偷工减料”的方式谋求发展也将越来越行不通。

    期待未来有更多药企用“爱心”和“匠心”来酿制放心药,“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才能让药企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对于那些“无爱心、无匠心、昧良心”的药企而言,等待它的将是被市场淘汰。

“无爱心、无匠心”别做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