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养老物业应加速前行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 民生周刊 》(

    物业服务企业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

    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阶段,各种老龄问题日趋显现。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到2050年,该比例将达到28%。

    在此背景下,如何养老就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我国的基本养老模式大概分为三类:首先是家庭养老。这也是较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即老年人住在家中,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赡养服务。其次是机构养老。这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即老人集中居住在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等专门的养老机构,由养老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再次是社区居家养老。这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同时也可以享受社区老年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类养老服务,其特征是老年人居住家庭化、养老服务社会化。

    在我国目前家庭养老能力下降、养老机构总体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就显得较为突出。物业服务企业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既可跨越机构养老的文化障碍等问题,又可解决家庭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已经成为破解我国养老困境的一种新兴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物业优势明显

    目前,我国多地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以充分发挥社区养老功能。部分城市在新建小区或老城区改造时,要求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城区建设规划,做到有目标、有针对性地、立足老年人的需求开展服务。

    而要想做好家政服务、生活护理、疾病陪护、精神慰藉、日间托老等服务,可以说物业服务企业在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是具有独特优势的。

    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其所接管的项目中,开发商在交付时会配备物业用房、社区用房、活动用房、经营性用房等配套性房屋,还有的甚至会配有会所、运动场、娱乐中心、康乐中心等场所。如果拥有这些场所的使用权或者经营权,物业服务企业就具备了场所优势,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老人开展各项服务。

    由于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对象是业主,而居家养老的客户群体也是业主,所以对于物业服务企业而言,因为特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业主形成了相互信任的默契。因此在建立居家养老的业务上,双方更容易沟通,也更加容易产生信任。

    物业服务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已经详细登记和掌握了小区业主的家庭成员、职业、需求等信息,这是重要的资源。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对目标客户群进行分析,并有目的地开展业务,就很容易形成有效的业务量。

    与此同时,物业服务企业在小区范围内配有大量的水电维修、保洁、保安、绿化、客服等工作人员,而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最短缺的就是服务人员。

    物业管理业内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对现有经营管理、保洁、保安、绿化养护等专业人员实施转行培训,组建一支居家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对居家养老的家庭开展服务,远比家政服务人员要来得及时和全面周到,也会打消老人的不放心和不信任。而且物业服务企业大多有员工食堂,这也很容易保障老人所需的饮食服务。

    更重要的是,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员实行的是24小时全天候服务,如果拥有一支应急抢险队伍,可随时解决老人养老难题,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

    物业企业面临诸多机遇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国家多部委曾联合发布《“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其指导思想以维护老年健康权益和满足老年健康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服务体系由以提高老年疾病诊疗能力为主向以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全覆盖为主转变,保障老年人能够获得适宜的、综合的、连续的整合型健康服务。

    对此有分析认为,随着老龄人口快速增加,“银发经济”已站上风口。根据相关测算,2014年至2050年间,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其实,“银发经济”涵盖内容广泛,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传统养老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还涉及现代养老产业。

    由此可以看出,物业服务企业拥有了广阔的市场。除此之外,物业服务企业还将得到国家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投入,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大力改革,在鼓励养老产业的发展上频繁出台了扶持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严峻的老龄化危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2015年,民政部、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民办养老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养老机构在资产重组过程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围绕养老服务业深化改革主线,又细化了17项具体任务,不但完善了支撑,还增强了保障。

    除了上述因素,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还会面临着中华传统文化观念让社区养老方式更易于接受等诸多机遇。所以有专业人士指出,养老物业大有可为。

    而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也可以有效地缓解家庭养老面临的人力、财力等困难,弥补政府在机构养老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等短板。

    同时,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也为物业服务企业的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难题待解

    尽管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具备了先天的优势,并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而就整个养老行业而言,物业企业要想抓住新机遇,还需要重点突破人才、资金等现实问题。

    目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能较低、缺少业务培训,使得居家养老服务面临严峻挑战。据媒体报道,在2012年底,上海只有2.3万名养老服务人员,与社会需求相去甚远。

    所以,物业服务企业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快紧缺人才培养,构建多形式、高标准、严考核、重素质、有激励的人才培养体系。要选拔一批乐于从事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参加居家养老业务技能培训,着力培养管理学、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物业管理业内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物业服务企业还应定期组织居家养老人员开展业务技能比武、劳动竞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通过企业自培、市场引进、公开竞聘、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一批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并对后备干部素质要求、选拔程序、带教方式、考核办法、提拔途径等作出规定,为企业转型发展和居家养老培育具有战略头脑、善于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化团队。

    在解决紧缺人才问题的同时,有相关专家建议,还要尽快构建居家养老联席会议机制。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民政、财政、税收、公安、房管、街道等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对居家养老服务实施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由民政、派出所、房管、街道、房产办事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组建社区居家养老管理委员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探索“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承担费用、物业企业实施”的养老服务模式。

    物业服务企业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自然离不开资金。

    不少地区将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但由于资金渠道单一,养老经费短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举步维艰。有分析指出,要解决养老经费短缺难题,除了加大财政支出、增加政府补贴外,还应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通过接受国内外企业捐款等途径,吸纳更多社会资本,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基金,专款用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补贴等。

“凯叔讲故事”做最优质儿童品牌
共享单车野蛮生长倒计时
“花式共享”能走多远?
公安部启动车牌管理改革
养老物业应加速前行
别让血栓成为“隐形杀手”
“值诊室”健康咨询APP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