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购买“民办园”关键在落实监管

作者 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 民生周刊 》(

    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如何实现更好的监管。不是说,花了钱、挂个牌,就完事大吉,而是要制定完备的管理规章,并落实到位。

    据媒体报道,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发布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由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办学的幼儿园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有关负责人解释,之所以没有扩建公办园,而选择向民办幼儿园购买服务,是出于资金效益最大化的考虑。

    公办幼儿园学位紧张是个老问题。在一些城市,每到报名时间,家长半夜就跑到公办园门口排队,至于托关系的,也不在少数。即便得到一个学位,班容量也远超国家规定的小班最多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标准,最离谱的,有些地方公办园的班容量居然超过70人。

    这些年来,媒体及公众一直呼吁,地方政府应该扩大公办园供给,让更多孩子接受普惠的学前教育,不要统统推给高收费的“贵族”幼儿园。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无论是从公民权利,还是从国家人才战略来考量,学前教育都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应该也必须纳入政府治理的视野。

    浙江省此番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缓解适龄儿童入园难,应该说,是一种“曲线”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积极探索。尽管效果还有待观察,但至少从改革方向看,值得肯定。

    一者,此举或将激发民办幼儿园的办学热情,从而大大缓解幼儿园学位紧张的难题。政府虽然没有扩办更多的公立园,但却在客观上扩大了教育供给,甚至会产生“乘数效应”,促进民办幼儿园的蓬勃发展。毕竟,政府支出的,不仅仅是财政资金,还有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力,对于民办园而言,后者显然更为稀缺。

    既然社会力量办学已经是客观存在,政府多一些扶持,本身就是基于客观现实的多赢之举。诚如浙江省教育部门负责人所言,购买社会服务,更能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单从经济账来说,办一所公办园的钱,可以购买多所民办园,何者更有效率,不言而喻。

    再者,这也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提升社会力量办学的水平。政府购买服务后,不仅会在收费标准、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着力,也会打通公办园与民办园的教学管理上的壁垒,进而实现良性的交流与互动。公办园与民办园也不再是两股道上的奔跑,而会互相“借力”,这样的渗透与影响,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目前,不少地方的民办园都不甚规范,有的违背教育规律,急于“出成绩”,“小学化”严重;有的则管束过于严苛,个别地方甚至屡屡曝出体罚、殴打小朋友的事件。凡此种种,随着政府力量的注入,有望得到规范与优化。

    当然,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如何实现更好的监管。不是说,花了钱、挂个牌,就完事大吉,而是要制定完备的管理规章,并落实到位。

    说到底,办学不是生意,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也不仅仅是让民办园多一个身份标签,而是应该真正从教学管理的诸元素发力,落实监管责任。既要解决燃眉之急,让孩子们有一个学位,更要获得好的学前教育。 

购买“民办园”关键在落实监管
不能消极看待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