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让职业教育从中小学生开始

“探索一条最适合中国孩子的人生职业教育课程,是我们企业的愿望。”

□ 《民生周刊》记者 郭梁 《 民生周刊 》(

    采访王佳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经历,不仅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而且经常会被他反问。一落座,王佳的第一句话就是:“咱们其实是同行,我当过不到10年记者,算是弃文从商。”

    曾是媒体人

    王佳的记者生涯大部分在京城广为人知的《北京娱乐信报》、《法制晚报》这两份都市新闻类报纸度过,从记者到活动推广部总监,职务虽有变化,“但骨子里始终觉得自己还是一个记者”。

    虽然早过了而立之年,但王佳认为自己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在报社里,我跑过时政新闻,当过教育专刊主编,后来又做品牌推广,这些经历最终促使我选择在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领域创业。”

    2010年,当时在《法制晚报》做活动推广部总监的王佳,在组织报社世博会小记者夏令营活动时,偶然发现了这一很有市场潜力的行业。“当时我们做了一个调查问卷,参与人数有近700名10到18岁的中小学生,发现他们对于进企业实习、上课有着强烈的渴望。”他说,“后来跟报社领导申请,部门将线下活动的重点转移到了这个领域。”

    从详细的市场调研到整体的策划、执行,王佳用了近半年时间。“因为是学生的活动,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位。”王佳说,“学生活动的基本前提就是保证安全。”

    2011年初,第一次活动顺利完成。北师大二附中的近300名高二同学,第一次通过社会实践课程,跟随王佳的青少年社会实践营一起走进了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瑞星、苏宁、肯德基、吴裕泰、东方时尚驾校等16家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文化、商业模式、人才需求以及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过程,“这种知识和到企业当中的感受,绝对是课本里没有的。”

    “不得不承认,我是利用报社职务之便发现这片蓝海的。”幽默是王佳的标签,“一直到2013年我创业前,每年都会有将近4000名学生,通过学校参与到这个项目中。”

    从员工到合作伙伴

    2012年底,王佳发现在报社的日子“并不好过”,报社的经营收入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冲击下每年都在下滑,“而且幅度很大”。

    “终于有一天被领导拉去谈话,要求我转型从事广告经营,而且每年还有以千万计的任务考核。”他笑了笑,“我当时就蒙了。”

    去拉广告,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原本以公益及品牌推广为目的的青少年社会实践营项目,“从0到1,从无到有,这个项目就像我自己的孩子,哪能说扔就扔啊!”

    “自己创业!”这是他脑子里唯一的念头。“我把这个想法跟领导直言不讳地谈了,没想到,他还很支持。”他说,“跟别人不同的是,我是一手拿着辞职信,一手拿着跟报社合作的合同书离开的。”

    没想到自己轻松地就从报社员工成了合作伙伴,而且通过半年的努力,重新包装推出的青少年社会实践营很快就与北京东城区、海淀区的教育部门及学校达成合作意向。

    创业不久,幸运女神再次降临。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市2012年底出台政策,市财政每年向每名中小学生拨款600元用于社会实践,“再加上各区财政以及学校经费的支持,每名北京市的中小学生每年大约有1000元的社会实践经费,而且必须专款专用。” 

    王佳具有创业者的潜质,谈到“钱景”时,他说:“北京市每年都有200万名中小学生,至少20亿元政府采购的大蛋糕就放在这里。”    

    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比起传统的博物馆、农耕乐、拓展训练等项目,到企业进行真正职业体验的社会实践课程,按照王佳的话说:“我是第一个做的,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个。”

    项目升级受投资追捧

    在互联网投资热潮下,以单纯线下产品为主要支撑的青少年社会实践营需要探索一个新的道路。王佳也没“闲着”,一款以国内首个针对6至18岁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线上平台正在开发,“中小学生可能通过这个平台找到类似线下销售、活动执行等真正的实践岗位。”目前,已经有包括家乐福、凯撒旅游、法制晚报社等20多家企业准备参与其中。

    “其实这个想法已经有一年多了,但始终没有行动。”期间,他最大的苦恼来自人,“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理想的线上产品合伙人,好在人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人傻、钱多、速来”,是很多人对于现代创投圈的评价,花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儿,似乎已经成为所有创业者共同的认识,但王佳不这么想。“有很多投资者与我们接触,什么方式的都有,但我们一直没有引入外部投资。”他说,“我们有着良好的财务状况,有80多家合作学校稳定的收入渠道。我们不是不需要资金,而是需要除了钱之外还能提供更多真正帮助的投资者。正在开发的线上产品所需要的全部费用,也来自股东自筹。”

    媒体人的使命感

    每家企业都有愿景,谈到此,王佳反而没了此前的“慷慨激昂”:“国内的教育在职业与志愿服务这方面有很大欠缺。”

    他认为,中国教育尤其在实践教育上形式感更多。“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以前又是一个媒体人,使命感更紧紧贴在身上。”他说,“我们的企业愿景是希望让孩子们更接地气,真正了解社会、了解职场、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提出‘人生职业规划教育应从中小学生开始’的理念。”

    据了解,2013年至今,在北京已经有6万余名中小学生走进了小米、阿里巴巴、爱奇艺、家乐福、北京广播电台等300多家国内外企业,零距离接触职场。

    “探索一条最适合中国孩子的人生职业教育课程,是我们企业的愿望。”他说。

    对于创业每个人的想法与认识都不同,“人一辈子就是短短几十年,让自己的经历更加丰富一些吧。” 王佳一向乐观,“也许有一天最终失败,但只要努力了,这辈子就不会有太多遗憾。”

再出发·创业
做驾校里的“滴滴打车”
拉勾网:野心时代的一匹黑马
让职业教育从中小学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