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备受关注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聚焦农业,明确农业亦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此外,一号文件还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等展开。
不确定因素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椪柑(柑橘的一种)种植的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泸溪县,是有名的柑橘之乡。
几年前,记者在该县采访时,公路两边的柑橘林挂满了果子,蔚为壮观,印象深刻。
时任泸溪县委常委、副县长毛家向记者表示,柑橘是该县重要的扶贫产业,有力地带动了百姓致富。
据介绍, 30万左右的人口种植了30万亩柑橘,人均一亩地。
当然,这一致富产业也曾遭遇过山车。
早期供不应求,价格也一度达到2元/斤。每到收获季节,就有外地人过来收购,产品远销新疆、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依托柑橘,村民盖起了洋房。“吃的是柑橘饭,住的是柑橘房,走的是柑橘路。”当地村民如此形容。
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再加上其它省份的大规模介入,依靠“等客上门”的柑橘遭遇困境。前几年,前来收购柑橘的人越来越少,柑橘的收购价格也越来越低。村民表示,2012年低至0.25元每斤,而分级包装的成本就要0.35元。
因为价格太低,挂在枝头的柑橘无人问津,最后自然掉落,烂在了地里,果农损失惨重。
不唯柑橘,种植的农产品中,葡萄、苹果和茶叶等区域性滞销比比皆是,相关新闻时见报端。
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这些农产品打开了农民致富的通道;另一方面,因市场的波动,亦有可能使农民再次致贫。
除了市场的不确定外,投入大、抗风险能力弱、生产周期长、回报率较低和融资难等因素也让农业企业面临诸多不确定。
陕西省政协委员崔荣华调研发现,融资难和周转资金不足几乎是陕西省所有农业企业的共同难题。“农业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贷款业务是信用合作社和农业银行,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极其有限。此外,土地确权和资本化工作滞后,使土地资产难以获得金融部门的贷款认证。”
转型尝试
受访专家表示,不确定因素产生的原因众多,可以明确的是,要破除这些壁垒,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事实上,传统农业转型在地方已有诸多尝试,且取得一定成效。
湖南省人大代表谭永峰,是泸溪县洗溪镇洞底村村民。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家里也种植了70亩柑橘,但行情时好时坏,很不确定。
2005年夏天,大学毕业的他回家打理起橘园,且当年就获得了丰收。然而,因缺乏销售经验,延续惯例等客上门,错过了销售良机。春节过后,成堆的柑橘烂掉了,一文不值。
2006年,椪柑再次丰收,但他鲜有丰收的喜悦,起伏不定的行情令他揪心。
2008年初,南方特大冰雪灾害,谭永峰运送椪柑的车辆在路途中被困几天几夜。到达市场后,原来金灿灿的椪柑被冻成了“冰坨坨”。
不期而遇的难题,倒逼他不断反思出路。
他决定外出寻找商机,改变等着上门收购的现状,最后在辽宁丹东水果批发市场开辟了直销窗口,开创了泸溪椪柑由“代销”转“直销”的商业模式。
此外,他还联合100多户果农,登记注册了“泸溪县红山柑橘专业合作社”,负责椪柑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为树立品牌,他登记注册了“红山”商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品牌标识,改变过去散装零卖、随意哄抬或压价现象。
尤需强调的是,这两年,谭永峰还充分利用了网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
“合作社所在的洞底村是个很落后的地方,但这里网络很发达。”谭永峰表示,连接了网络、无线WiFi,周边百姓都可上网,通过网络放眼看世界。
为了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他也想到了延伸产业链,投资建立了一条年产3000吨椪柑“粒粒橙”半成品的生产线。
现代农业破局
种植柑橘属于传统的第一产业,但投资柑橘深加工的生产线归属于第二产业,利用互联网销售则属于第三产业。
这些看来,谭永峰们所从事的产业,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这就是今天所说的产业融合发展,也正是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指向的重点之一。
文件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同样从事农业的湖南省人大代表严德忠感同身受,在他看来,尽管做了一些尝试,但在提高农业附加值方面还远远不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文件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对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定帮助。
此外,如何突破农业资源要素的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承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的“双重约束”?
文件指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号文件对‘转方式’浓墨重彩,极具针对性,传递出我国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的信号。”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朱立志认为,当前“耕子孙田种当季粮”的旧有发展模式严重透支地力和产能,已经走到尽头。